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明成祖朱棣为何不立有才能的朱高煦为太子?

2017-07-06 09:51:3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不多,长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

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不多,长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在选择皇太子的时候,可选的范围实在太小,却也让他很费了一番心思,主要是在大儿子与二儿子之间,难以选择。大儿子朱高炽心地善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夸奖这个孙子有“君人之识”。

朱棣在北京起兵南下,留下大儿子朱高炽和夫人徐氏留守北平,朱高炽以区区万人,对抗几十万官兵,最终保全北平。当时有人给建文皇帝出了一个主意,派人送了一道圣旨给朱高炽,离间朱棣父子的关系。朱棣身边的太监黄俨一直暗中支持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燧,听到消息之后立刻密报朱棣,说朱高炽暗中与南京的朝廷联络,朝廷已经派了使者前去北平。朱棣大惊,正要准备对策。好在朱高炽足够谨慎,收到朝廷的书信,根本没有开启,直接派人送给父亲朱棣。朱棣感觉有些后怕,说:“几杀吾子。”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身高七尺,相貌英武,身体轻捷,骑术精湛,据说腋下的皮肤很像龙鳞。如此材料,又生在帝王之家,似乎是天生的一个皇帝。

可惜朱高煦排行第二,而且性格凶悍,举止轻佻。明太祖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很重视孙子们的教育。把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五位嫡子的儿子都留在都城南京,和他的庶子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学习训练。其中有几个孙子比较顽劣,一点都不安份,比如晋王的儿子朱济熿,燕王的儿子朱高煦等人,最让朱元璋痛恨。朱元璋去世,燕王朱棣派大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到南京。朱高煦的表现不好,舅舅徐辉祖私下里反复叮嘱告诫,朱高煦不听,反而偷了舅舅的一匹好马,骑马离开南京跑回北平,一路上随便杀人,还把涿州的驿丞打死,给父亲朱棣引来一片责备之声。

燕王朱棣起兵之后,朱高煦随军征战,立下许多大功。建文二年四月,朱棣与李景隆的军队在白沟河会战。战况惨烈,朱棣前后换了三匹战马,箭也射光了,剑也砍断了,困顿之中,幸亏儿子朱高煦率领几千精兵来救,让朱棣脱离重围,反败为胜。在与徐辉祖的会战中,朱高煦再立大功,朱棣说:“我没力气了,你要接着战下去。”和平年代的顽劣子弟,遇到战乱,往往容易变成一员猛将、一个英雄。朱棣亲眼见识了朱高煦在战场上的勇武,认为他在许多方面都与自己相像,对他的感情颇为复杂。朱高煦也倚仗着父亲的纵容,胡作非为。在选择继承者的时候,朱棣曾经考虑过二儿子朱高煦,朝廷中也有他的支持者,比如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经常在朱棣面前夸赞朱高煦的战功。朱棣秘密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有才干,性情直率,又是少年得志,议论政事与人物时,少有顾忌,还有一身的狂气。解缙倾向于朱高炽,认为:“皇长子仁义孝顺,天下归心。”

朱高煦

这种话,既是事实,也是一个臣子应该说的话,朱棣沉默不语。解缙又叩头,补充了一句:“好圣孙。”解缙指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这句话正说到朱棣的心坎上。朱棣微微点头,下定决心选择皇长子为太子。解缙的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朱高煦对他恨入骨髓,后来解缙因此而丧命。替皇长子说话的,当然不只解缙一个人。当时朱棣询问北平按察司尹昌隆的意见。尹昌隆叩头之后,只说了一句:“长嫡承统,万世常经。”由嫡长子继承大位,是一种传统。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要破除传统,需要一种特别的力量。

在朱棣的心目中,二儿子朱高煦要比长子朱高炽出色得多。但是,这种出色,不足以为朱高煦添加足够的砝码,不足以让朱棣破除传统。毕竟,选择皇储不是选拔带兵的元帅,综合考虑之后,朱棣还是让大儿子做了皇太子。永乐二年四月,朱棣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