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石勒皇帝与羯胡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石勒皇帝是东晋时期北方后赵的统治者,石勒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石勒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性,石勒出身并不高,是羯族人的一个部落的小头目的儿子,后来还曾经被卖为奴隶,可以说早年的生活尝尽了生活的辛酸,是一个知道底层人民疾苦的皇帝,所以石勒在做了皇帝之后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发展经济、安定民心。
石勒在公元319年当上了赵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后赵,其实这个时候的石勒已经相当于皇帝,当上赵王之后石勒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振兴经济,改革朝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公元330年石勒称帝,但是不久公元前333年石勒就病死了。可以说石勒当皇帝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石勒皇帝作为后赵的开国皇帝还是非常成功的。
石勒在自己的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的政策:
一、积极的采取措施劝课农桑,设立专门的官职管理这一部分,对于农业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当时的粮食产量有限,所以还采取措施禁止酿酒。
二、石勒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并且采取考试制度,为统治阶级准备好了管理社会的人才。
三、求贤纳谏,石勒在征伐的过程中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后来的统治中积极的寻求人才,并且能够听进去臣下的劝谏,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非常能够纳谏的皇帝,并且对于敢于进谏的臣子施以重赏,所以在其统治期间,还是朝廷的风气还是比较好的。
四、减租缓刑,石勒统治期间不止一次的减轻租税,并且多次释放在押的犯人,这些都对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防止贪赃枉法。石勒曾经采用微服私访的方式亲自考核官员,并且对于不贪赃枉法的官员给与重赏,并且对于不称职的官吏给与重罚。
由于石勒的以上为政措施,所以石勒统治期间,社会趋于稳定,政治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
石勒皇帝与羯胡人
《石勒皇帝与羯胡人之谜》是由石勒的第六十九代嫡孙石旭昊耗费了三十余年的业余时间经过大量的考证写成的一本书籍,可以说为了写作这本书石旭昊先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探访,目的就是要考证石氏口传故事的真实性,将1700年前的这场羯胡人民族大迁徙的真实面貌还原给广大的观众。
公元135年,羯胡人的国家被外地入侵,分裂瓦解,于是羯胡人想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迁徙,来到了山西,另外有一部分迁居到了山东的胶东半岛,到石勒在山东起兵的时候羯胡人已经在中原定居有两百年的时间了。可以说后赵的建立使得大批的羯胡人逐渐的融入到了中原文化,逐渐的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一分子,石勒皇帝的名字是牧师汲桑所取,石勒的发音源于《旧约圣经》平安、和平的意思,音译成为“石勒”,石勒的小名为“世龙”,是报答的意思,大小名都是父母所取,汲桑给石勒取名只不过是将羯胡语的发音译成汉字罢了。
在这部书中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赵公明是石勒,全称应该是“赵国—明帝庙”,石勒被前赵皇帝封为“赵公”,石勒死后谥号为“明皇帝”。而赵公庙兴于两晋,盛于南北朝和隋朝,开始祭祀的时候是在后赵的“遍地辛庄”时期。祭祀的时间就是石勒的生日五月初五。
总而言之,在这本书中给出了很多颠覆人们认识的结果,大家不妨可以找来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