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刘备死前真的对刘禅说了什么惊天秘密吗

2017-06-06 17:29:4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蜀汉灭亡后,刘禅的表现是相当聪明的,向对手投降,并接受了安乐公的封赏,从此“乐不思蜀”。 有人就因为这个说刘禅昏庸透顶,实不应该

在蜀汉灭亡后,刘禅的表现是相当聪明的,向对手投降,并接受了安乐公的封赏,从此“乐不思蜀”。

有人就因为这个说刘禅昏庸透顶,实不应该。一个国家已经灭亡了,基本没有兴复的可能,难道他应该成天挂念着故国,像李煜一样表现出来,最后让别人送给自己一杯毒酒把自己杀了吗?

从此放弃过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平平稳稳,是最好的结果。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态调整的非常好,在夹缝中求得了生存。

那刘备究竟想要告诉刘禅些什么内容呢?总结下来有两个方面。

1、为善。

这是最重要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很有名的一句话了。作为一个将要继位的年轻皇帝,最重要的事情是树立自己的权威,让手下的老臣们信服自己,为自己效力。

具体该如何做呢?父皇新丧,当然不是用惩罚树立威信,这只能让老臣们心寒。只有用最大的努力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才能赢得大臣的信赖,并让自己的地位逐渐稳固。

刘禅这一点做得怎么样呢?我认为至少一开始是合格的。他选择让诸葛亮总览大权,给予了诸葛亮最大的信任。

所以朝中臣子的风气应该是不错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恐不是虚言。这种风气让蜀汉政权也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因此诸葛亮才敢放心北伐。

2、读书。

刘备给刘禅的遗言里,开列了许多书单,有儒家经典,也有法家著作,还有历史书籍,这对于一个帝王是相当重要的。

儒家经典,蕴含了修身要道,也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精神;法家著作有具体的治术,严格法律、赏罚分明才能维系政府的正常运转,避免政权腐化变质。

史书中有国家兴亡的教训,统治者可以直接从中吸取经验,比如积极为政,勿荒忽国事;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轻徭薄赋,重视民生;赏善罚恶,团结群臣……稍微读些历史的人,都会常常想到这一点,以求改变政治风气。

但是这一点,我觉得却是刘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刘禅即位数年后,就开始亲近宦官黄皓,与朝政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诸葛亮北伐前上《出师表》,叮咛嘱咐他要“亲贤臣,远小人”,恐不是空穴来风随口一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也许还能控制的住,但丞相撒手人寰后,估计情况就会越来越差,最后造成了国内的动荡。

我想如果刘禅有好好想父亲留下的那些遗言,每天花些时间好好读书的话,就会知道适当远离佞臣,花更多的时间励精图治。

如果这样的话,也许蜀汉就不会这么早灭亡。当我们回观历史时,也许才能想到,刘备的这番遗言是具有前瞻性的,不仅仅是刘禅需要,也许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把它当做自己父亲给自己的嘱托,并好好地去做。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