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干部是谁?3岁就当大官了!
唐朝著名神童刘晏8岁便授秘书省太子正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干部;其实不然,还有比他年纪更小的干部,那就是宋朝著名神童蔡伯俙,3岁就做到与刘晏同一个官职——秘书省太子正字,也算是大官了。可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人才,最后竟并没有做到宰相呢?因为像刘晏、晏殊等与他一样的神童,是官至宰相、位极人臣的。
蔡伯俙(1013-1100)字景蕃,福建福清南隅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大中祥符九年(1016),伯俙名为4岁,实未及3周岁,应童子科考试。廷试时诵宋真宗赵恒御制诗,真宗见他机灵,当即赐诗一首:“七(八)闽山水多灵秀(奇峻),三岁奇(儿)童出盛时。家世应(旧)传清白训,婴孩自有(得)老成姿。才当(方)学步来朝谒,方渐(未及)能言便赋诗。更励孜孜图进益,青云万(千)里有前期。”【此诗有多个版本。】又赐他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职务,因当时朝廷要编修记录后妃事迹的《彤管懿范》一书;并命他到东宫充当太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的伴读。
据地方传说,蔡伯俙3岁时,其邻居有个举人的父亲要做寿。举人所写的一篇长长的祝词,伯俙听过两遍后就能背诵出来。举人很是惊讶,就建议伯俙的父亲让孩子去应童子试。在举人的鼓励下,伯俙的父母决心送子进京应试。次年,伯俙父亲背着儿子步行到京都开封。进城时,一个门监得知父子俩是从福建长途跋涉来赴考的,甚是感动,就对伯俙开玩笑说“你骑父作马”,伯俙认为这是对自己父亲的侮辱,就答曰“父望子成龙”。消息传开,哄动京城……
古籍《少洲诗话》(作者不详)评曰:“古称早慧者,夏睪子,周项槖,秦甘罗,汉张辟疆、班固、孔融,魏曹植,隋唐而后亦历历可举,固亦其生廪清秀之气特厚,然亦未有三周(即三岁)者。”
蔡伯俙充任太子伴读时,有一次画了一幅《村民蒿目菜色图》。真宗看了以后,以为是蔡伯俙对自己的政绩不满,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要画这样的画?蔡伯俙痛心地说:“臣的家乡是穷乡僻壤,老百姓都很苦,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真宗听后喟然叹息,良久无言。
还有一次,真宗问他:“你想不想你的父母?”蔡伯俙深知,答“想”或“不想”都不是,于是灵机一动,说道:“皇上就如同我的父母。”如此一来,既回答了问题,又拍了皇帝的马屁,可谓一举两得。皇帝对蔡伯俙的回答显然十分满意。
由于蔡伯俙出身下层,熟悉农民生活,关心农民生计,朝廷便任命他为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后来他被外放去管理江州太平观。蔡伯俙历经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四朝,北宋元祐七年(1092),以80岁(一说是83岁)高龄高老返乡,即致仕退休,居住在省城福州。北宋元符三年(1100)逝世,卒年87岁。为此哲宗皇帝在福州修建了“尊儒坊”。
蔡伯俙是早熟天才神童,得官后却“碌碌无所闻”,并未做宰相,政绩也一般,这是为何?有人说,这跟他的人品差劣有关,为后人所诟病。不像同为神童的刘晏,不光是宰相,还是经济学家、理财家;晏殊,不光是宰相,还是文学家、大学者。
蔡伯俙与晏殊是北宋两大神童,两人同朝为官,同科进士,若论才学,应该不差多少;若论品德,却大不一样。当初在参加廷试时,蔡伯俙有心要压倒晏殊,一看试题出得容易,立刻眉飞色舞地挥笔疾书;而晏殊见这个试题恰是自己十天前在家里曾经做过的,就老老实实地对真宗皇帝讲了,并请求另出一个更难的题目。这样一来,蔡伯俙抢先交了头卷,他暗暗笑话晏殊是一个小傻瓜。
真宗皇帝对晏殊、蔡伯俙的答卷都很满意,便破例赐给他俩官职,留在朝廷里伴同皇太子读书。皇太子(未来的仁宗皇帝)年纪也很小,性好嬉玩,不愿读书。晏殊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他,惹得皇太子有些生厌;而蔡伯俙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迎合,处处讨皇太子的欢心。宫里的门槛很高,皇太子跨不过去,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用脊背给他垫脚。
有一次,真宗要检查皇太子的学业。太子做不出文章,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认为这是弄虚作假,高低不答应;蔡伯俙却谄媚地赶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太子一字不漏地照抄。真宗发现文章不像太子做的,追问下来,晏殊如实禀告。这下子更得罪了太子,他恶狠狠指着晏殊的鼻子骂道:“我将来当了皇帝,要杀你的头!”晏殊毫无惧色地回答:“就是杀我的头,我也不说假话,不做假事。”
后来皇太子长大了,真宗死后由他继位,当了仁宗。蔡伯俙自以为和仁宗皇帝关系不错,这下子一定要做大官了,谁知仁宗却任命晏殊为宰相。蔡伯俙很不服气,去问仁宗。仁宗说:“当时我年幼不懂事,现在我知道应该怎样来识别真正的人才。不错,你和晏殊都很有才华,可是你为人不诚实,欠正派,让人放心不下。宰相身负国家重任,应该由晏殊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一席话说得蔡伯俙哑口无言。
王明清所著《挥麈后录》卷5《蔡伯俙以神童授官》载曰:“伯俙……与晏元献(即晏殊)俱五六岁以神童侍仁宗于东宫。元献自初耿介,蔡最柔媚,每太子过门阑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既践祚,元献初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旧恩领郡,颇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识其姓名,且曰藩邸旧臣,且更转官,凡更四朝……”蔡伯俙做不了大官,没有政绩,还经常乞求朝廷照顾,难怪为时人所不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