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诸葛亮数次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 竟是因为他!

2017-06-06 16:19:5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刘备死后,诸葛亮身上最后一层束缚消失了,他成了蜀国真正的掌权人,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刘备的愿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于是发动了历

刘备死后,诸葛亮身上最后一层束缚消失了,他成了蜀国真正的掌权人,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刘备的愿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于是发动了历史上很著名的北伐战争。但是哪怕蜀国倾尽全国之力,再加诸葛亮天纵之才,为什么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一个叫做枣祗的人。

这个名字很陌生,他也的确是个名不经转的小人物,但是他对于魏国的作用真可谓不小,他就是魏国“屯田制”的最初创始人。而也正是这个屯田制,导致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失败。

所谓的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之分。东汉末年,虽然魏国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目的只是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但是屯田制给魏国带来的却是国力提升和经济的强盛。最开始曹操依靠中原土地肥沃的优势,调防部分士兵去开垦种植,当年便囤积了上百万斛粮食,从此军心稳定,交战时不再有缺粮的窘境,曹操也仅用了十年时间就统一了北方。

三国鼎立后,曹操又继续扩大屯田规模,尤其在与吴、蜀接壤的边境线上,开垦大量农场,仅在关陇地区,就设有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多个垦殖基地,这些边境线上的“建设兵团”,通过五年、十年的休养生息,形成稳定的凝聚力。

反观蜀国这边,粮食无法运输到前线,诸葛亮纵有天才智慧,能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食,也远水解不了近渴!《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就是多次因为粮草问题,而丢失了大好战机,最后扼腕长叹,蜀国最终败在了后勤补给上。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