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上为什么民族英雄岳飞注定是死命一条?
天妒英才、可悲可叹,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才能出众,但却不得善终,岳飞、袁崇焕就是典型的例子。岳飞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可以说,宋朝江上得以保全,岳飞功高至伟,但岳飞不但没有裂土封侯,反而惨死狱中。众所周知,罪名是“莫须有”。袁崇焕的命运与之颇为相似。为保大明江山,袁崇焕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金的努尔哈赤拿他没办法,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也不是他战场上的对手。可袁崇焕还是死了,不是死在战场,而是菜市场,千刀万剐,罪名是“通敌卖国”。
后世之今日,我们知道这是千古奇冤,两位大英雄蒙受了多大的委屈。然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二位英雄惨遭横祸也并非是没由来的。他们忠君报国,一片丹心可昭日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是历史的见证、不可置疑,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本事太大、能力太强!
岳飞的死因好像一直都是归结在秦桧头上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秦桧虽然位高权重,但一直都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他不过是个善于谗言观色、逢迎拍马的小角色罢了。杀岳飞的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赵构。宋朝自建国以来,一直就没有实现大一统的局面,时至南宋时期,赵氏天下更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宋高宗一心想收复河山,岳飞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但随着岳飞实力渐渐壮大,宋高宗却感受到了威胁。不然,当岳飞进军朱仙镇的时候,他为何一日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呢?而岳飞在为臣之道方面也显得太过鲁莽。所谓伴君如伴虎,身为臣子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了脑袋,但岳飞手握重兵,却不知道韬光隐晦,不但在朝堂之上大议朝政,而且还在“立储”这样的头等大事上又大谈自己的看法。如此锋芒,当然会使得宋高宗倍感压力,于是“攘外必先安内”,岳飞就成了宋高宗的要铲除的对象。
袁崇焕的死因也是一样的。袁崇焕手握重兵,却刚愎自用、擅作主张,当满清十万精兵围攻京师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回师救援,解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崇祯皇帝,反而在预知清兵动向的情况下追着别人的屁股打,锋芒之盛,让崇祯皇帝感到自己的小命在他眼里不算什么。尽管这是战略原因,可是在转眼之间,在崇祯的眼里,袁崇焕一下子从心腹变成了心腹之患,袁崇焕的死也就成了必然,而所谓“通敌卖国”,只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了!
由此可见,出众的才能也未必是个好东西,它成就了很多人,也毁掉了很多人。才能,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础,但并不是说有了才能,你就能为所欲为、固执己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自身的能力等内因之外,还要注重很多外在的因素。很多人能力强,但是却没有展示的机会,他们身处困境,甚至惨遭横祸,根本就没有发挥的平台,而固执己见、锋芒毕露,往往就是他们将自己推入困境的缘由。
所谓“飞来横祸”,岂能预知?但是,很多祸患一旦和出众的能力联系在一起,一切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当一个人的才能过于出众的时候,很容易招来嫉恨,有人嫉恨,就很容易遭到排挤。当然,尽管你没有可以炫耀的成分,只是尽自己的职责,但是你却不得不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试想一下,你有过人的才能,在公司里面,每次讨论你都能发表独特的见解,每一次都凸显出你个人的才华,在激烈的竞争中,你占有过人的优势。这样一来,你就成了同事的阻力、同行的阻力,你的上司也会担心有一天你会不会将其取而代之。为了消灭绊脚石,别人当然会排挤你,甚至对你下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