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比三国版曾国藩 为何却斗不过董卓
皇甫嵩,虽被当世人称为名将,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只配为东汉王朝的忠臣良将。皇甫嵩早年事迹未见史载,因平黄巾乱而名声大振,成为汉末名将。可是真正的乱世开启后,皇甫嵩反倒无所作为了,这跟自己中规中矩的性格有莫大关系。
皇甫嵩虽手握强兵且与董卓有矛盾,达到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的关系,却三番五次放过问罪董卓的机会,这性格跟孙坚果敢,敢作敢当的性格完全两样。一接到董卓所把持的朝廷召唤后,便不顾危险去就职。可见皇甫嵩从未有争天下之野心,纯粹是个职业军人,不懂政治,更不懂得专权弄权。
纵观皇甫嵩在汉末乱世博弈之中,始终背负一个尴尬的角色:第二替补,炮。虽以战功拜左车骑将军,却成不了车,最后以“炮”的身份孤伶伶地守在洛阳。虽同为替补,但董卓、吕布甚至董卓帐下都督华雄居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以“车”身份并驾齐驱,威风凛凛。
众所周知,象棋中炮的地位远逊于车。对于这位后汉名将而言,这大概也是无奈之举。
皇甫嵩的人生经历与1600多年后的清末曾国藩有些相似:皇甫嵩因平黄巾军而威震天下,曾国藩也是灭太平军而威名四起。可是曾国潘却被看成中兴之臣,而皇甫嵩最终只能屈居董卓之一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在184年,汉阳人阎中劝皇甫嵩把握机会,南面称制,皇甫嵩不听其劝。皇甫嵩这种机会与1700多年后的清末李鸿章又有些相像:阎忠劝皇甫嵩南面称制,而梁启超也曾劝李鸿章推翻清延,并表示愿辅佐他。李鸿章也不同意,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要做,推翻清廷自己不能做。皇甫嵩坚持并始终如一要做完他的忠臣美梦。然而,同样手握兵权的董卓,从未想过要做什么刘家忠臣,而要做皇甫嵩不愿意做的非常之举。
皇甫嵩之所以尴尬,是因为以下四点不如董卓:
第一,董卓有狗屎运。
掌权前,不管是军阶还是用兵能力都在皇甫嵩之下,有时还动不动要被皇甫嵩节制。只要两人一起指挥作战,战略和策略均显示出皇甫嵩是正确而董卓却是错误;
第二,董卓会走关系。
进京前,无论在陇西还是在凉州都懂得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有时还善于使钱铺路,用钱结交朝延掌权者。特别是破黄巾军不利,本应治罪,削职为民,却因贿赂十常侍结托朝贵,不降反升,还担任权势显赫的大官,并手握二十万精兵;
第三,董卓懂捏分寸。
掌权前,哪怕是在陇西还是在洛阳都懂得把握尺度,恩威并济,有时还懂得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特别掌权后,先给皇甫嵩一个御史中丞的官位,又要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员都要迎拜在车下,想用此来屈降、羞辱皇甫嵩。眼见皇甫嵩要下拜,见皇甫嵩笑着道歉时,董卓才释怀;
第四,皇甫嵩虽在民间、在军中,声望极高,但却无专权弄权之心;而董卓恰恰相反。
为此,两人成为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皇甫嵩也就成为董卓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一旦见皇甫嵩服软,就不由流露出小人得志的嘴脸,还不自觉地引用了秦末陈胜的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然皇甫嵩只得说出自己违心的话:当初与明公您都是鸿鹄,没想到明公您今天变成凤凰啊!鸿鹄与凤凰的分别,大概就是棋盘上的炮与车的不同。
在东汉末年这乱世纷杂的演弈棋盘上,皇甫嵩只能默默地守在汉帝旁边,孤独地延续他的忠臣梦;而曾经的部下董卓,却带着属下李傕、郭汜两个悍将,随时准备趁火打劫,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