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甲午战争慈禧太荒唐 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2017-05-17 13:15:3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清末处于封建制度的没落期,宫廷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便是皇权独尊,一切以维系其摇摇欲坠的王朝为基。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60诞辰,为老佛爷操办

清末处于封建制度的没落期,宫廷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便是皇权独尊,一切以维系其摇摇欲坠的王朝为基。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60诞辰,为老佛爷操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花甲寿庆,既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更有深层的政治动因。

甲午期间,清政府的核心人物有5人。慈禧太后是掌门人,她想在60寿庆中卷帘归政,大肆建设颐和园准备颐养天年。

寿庆有可能是中国内部政治的权力交接,结束慈禧垂帘听政的一场国家大典。当有人因战事紧迫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时,慈禧放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光绪皇帝俯首听从慈禧,但踌躇满志,寻机登基掌控实权,他一直提防着李鸿章,将北洋海军事务“能收就收”。

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官位户部尚书,他同李鸿章争夺权势,对北洋海军实力“能削即削”。光绪父亲奕譞,主持海军衙门,一切以光绪平稳掌权为先,海军衙门只是一个平台,表现得“谦卑谨慎,翼翼小心”。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控北洋海军,但受制于朝廷权斗,北洋海军孤军奋战,形成“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的困局。

慈禧太后也感觉到:“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私”为宫廷内斗,“例”指“祖宗之法不可变”。

任何变革的“越轨”最终都会被拉回到封建制度没落的轨道。所以,慈禧的60寿庆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甚至影响到甲午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国内政治环境制约着战争准备和对外交涉,恭亲王召集各国公使声称“等到慈禧生日过后,再重开外交谈判”。

慈禧穷奢极欲对中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李鸿章也看到了日本选择甲午年发动侵略战争,其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所以他不去备战,却把精力花费在外国的调停上,以稳定政局。

因而,就在慈禧寿庆的歌舞升平中,日本兵不血刃轻取大连湾。慈禧得到恭亲王报告大连湾失守时,只是淡淡说,只要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不要拿鸡毛蒜皮的事来烦她,让她好好过个60大寿。

当一个封建王朝把统治者的寿诞看得比民族兴亡还重要的时候,这个王朝必定走向穷途末路。正当日本发动全民战争,倾力开动军国主义战车向中国杀来时,清政府没有战争动员,更无作战方针,毫无抗敌气氛。

正如李鸿章自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