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领袖唐赛儿做尼姑是为了躲避朝廷追捕?
唐赛儿是白莲教起义军中相对出名的一支,因其她是女性领导人才更具有传奇色彩。关于唐赛儿结局的说法中,有一项就是藏身尼姑庵。那么唐赛儿究竟是不是尼姑呢?她为什么要藏身尼姑庵?
白莲教发源于宋朝时期,到明朝时期已经是支派林立,白莲教自创立时期就有两种极端色彩,向善,即引导民众向善;叛逆,即成为教众想改变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白莲教具有充分的有群众基础,敛财积蓄,农民武装。因此,有些别有用心的教派会依附于白莲教的名号,才能更好地成事。从根源上来说,他们都是佛教分支,唐赛儿也是佛教徒。
唐赛儿所在的北方白莲教分支,依然是崇尚佛教教义的。但是并不能说参加造反的都是尼姑、和尚,唐赛儿至少在她参与造反之前是有家有室的,怎么会是尼姑呢?封建时代的造反运动,如果没有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归根到底,唐赛儿还是农民的代表。
那么唐赛儿为什么选择尼姑庵藏身?当时佛教倍受朱元璋的打压,甚至是敌对灭杀,为了能够保全白莲教,想钟鸣鼎盛的建立道馆是绝不可能的。只能化整为零,通常几个人就成为一个道观,且没有了道观建筑的符号,便于躲藏。白莲教教众之间极其团结,唐赛儿藏身其中,或者借助其力量,躲避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捕杀,也是很有可能的。
唐赛儿传奇
造反似乎成了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政权的一种常用手段,而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不在少数,但是多以男性为主。能够在历史的星河中留下色彩的女人却不多,明朝时期的山东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就是其中灿若星辰的一颗。
巾帼英雄唐三姐的历史传奇人生,其实在历史上的记录极其短暂,从揭竿而起、一呼百应上了卸石棚寨到兵败转移,仅仅是六十多天而已。但是她表现出来的沉着大气、有情有义、智谋双全、武艺卓越确是很多男人也望尘莫及。
在一个男性主权的社会里,拥有美貌的唐赛儿是一个卑微的,但是从小的艰苦生活造就的她坚韧不拔的性格,让她在林三死后能够擦干泪水,为夫、为父、为母、为天下百姓报仇,造反这条路不好走,何况还是一个女人在走。
占据卸石棚寨子,将寨子划分为四块,并且将毕生所学的兵法、武艺发挥到极致,在小小的卸石棚寨开挖军事建筑,穿越明军控制之下的封锁,来回于各县之间集结力量,一呼百应。
她更传奇的一点,就是善于造势,她看中白莲教的宗教特点,给自己的出世营造了一个神话,祭拜夫君时天降一石匣子,在内发现兵法幻术,从此可预知未来,能够预料战事。多么聪明的女人,善于用计谋,看透高凤的狂妄自大,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最终大溃敌军,让永乐帝大惊失色,给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以沉重打击。
唐赛儿为何起义
中国的百姓其实特别老实,农民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他们也不会在乎这是谁的天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人愿意造反远离家乡,一般的统治者都不会将农民逼上绝路,动摇自己的统治。一般情况,只有出现在大慌、灾害、战乱时期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造反。但是唐赛儿所处的时间正是永乐年间,制造业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不会让百姓民不聊生,那么唐赛儿为什么要造反呢?
唐赛儿造反于私是为了替自己的家人报仇,父亲被抓到卸石棚上去做苦力,丈夫又在讨要粮食时被官府打死,父亲母亲相继悲愤离世,这个世界上就只剩她孤女一人,能够活下去的念想都不复存在。加上她性格从来都是快意恩仇,一怒之下,决定揭竿而起。
于公是为了同样境遇的山东百姓,山东在经历了元明之战、靖难之乱之后本身就是一片焦土,浮尸遍野。朱棣为了刺激北方经济,将都城前往北平,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手工业者自然就成为了铺桥修路、开凿运河的主要劳力。恰逢饥荒,山东境内已经是怨声一片,加上贪官污吏又大肆敛财,一些为非作歹的白莲教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身为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已经没了活路。唐赛儿的揭竿而起当然能够引起山东百姓的共鸣,何况山东从来不缺绿林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