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揭秘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个“白痴皇帝”吗?

2017-05-11 20:23:3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说到晋惠帝司马衷,没有人不说他是个弱智的白痴皇帝,而人们对他白痴的认定主要是基于两件事。 第一件是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

说到晋惠帝司马衷,没有人不说他是个弱智的白痴皇帝,而人们对他白痴的认定主要是基于两件事。

第一件是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突然园中池塘里传来一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道:“这些东西是在为官家而鸣还是在为私人鸣呢?”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一个太监灵机一动,答道:“在官家地里是为官叫,在私人地里是为私人叫。”司马衷觉得这个太监回答得很好,大大赏赐了他。

第二件事是有一年闹灾荒,灾情严重,大臣上报说灾区已经有很多人饿死了,司马衷听了很是疑惑:“好端端的人怎么就饿死了?”大臣回答:“饥荒很严重,老百姓连糠都吃不上,当然就会被饿死。”司马衷还是不明白,傻乎乎地问:“那为什么不吃肉呢?”这回答让大臣们无言以对。

通过这两件事,人们断定,司马衷就是一个傻子,认为他是历史上最白痴、最荒唐、最弱智的皇帝。可是仅凭这两个孤立的事件,就测定一个人的智商高低,显然还不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从遗传学来说,司马衷没有理由是个弱智,更何况他还是龙凤结合的龙凤胎,父亲司马炎即是晋朝的缔造者,也是一个著名的阴谋家,母亲杨艳出身高贵,少聪慧,善书,是一个贤德的皇后,这样一对强强结合的龙凤夫妻,怎么可能会生出一个痴呆儿呢?更何况从史书记载中的司马衷不但不白痴,还比较聪明。

也许是人们误读了“蛤蟆叫”和“食肉糜”的故事了。今天就针对他的这两件“傻事”来分析一下。

司马衷关于蛤蟆叫的发问,真的很白痴吗?不见得。三个和尚说秃,三个儒生说书,什么人说什么话。司马衷是搞政治的,容易把什么问题都往政治上靠,他每天在朝堂上听的是文武官员的百家争鸣,他们究竟是为公争还是为私争?是为公鸣还是为私鸣?揣着这些心事的司马衷,因此产生了把池塘当成朝堂,把蛤蟆叫当成百官争的幻觉,才脱口说出:为官乎,为私乎?

再譬如,司马衷关于为何不吃肉糜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百姓看来确实蠢到家了,糠贱肉贵,糠多肉少,这是基本常识,可这是什么人的基本常识呢?这是平头百姓的基本常识。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多为贱。所以,司马衷的基本常识正好与老百姓的基本常识相反:吃肉是那么多,吃糠的没见过,吃肉己无味,吃糠定出味,这就是皇帝司马衷的基本常识。据坊间传闻,明太祖朱元璋在元觉寺当和尚时,需要外出化缘,经常忍饥挨饿。一天,一位老太太见朱元璋饿得可怜,给他吃了一碗白菜豆腐汤,朱元璋吃完后觉得这是天下最好吃的食物,问老人,此何食也?老人答:此乃珍珠翡翠白玉汤。多年以后,朱元璋说那是生平吃得最好的一顿珍珠翡翠白玉汤,就连御膳佳肴也不如它。

因此,当司马衷听到百姓连糠都没得吃的时候,想到了:为什么不把最贱的肉拿出来做成肉糜吃呢?人对真理的认识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百姓在实践,司马衷也在实践,百姓的实践是住草屋,吃糠,司马衷的实践是住宫殿,食肉糜。可是,究竟应该以谁的实践为标准呢?糠粑与肉糜,孰贱与孰贵?

总而言之,晋惠帝司马衷白痴与否,绝不能凭着两件事就可以断定的。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