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被称为兵仙的韩信为什么会被刘邦拿捏住?

2017-05-11 17:23:1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已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即汉、楚和韩信。但韩信本人尚未形成鼎足而立的政治诉求,有远见的政治家们都看到了韩信一

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已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即汉、楚和韩信。但韩信本人尚未形成鼎足而立的政治诉求,有远见的政治家们都看到了韩信一方潜藏的战略价值,一场秘密战迅速围绕韩信打响。毫无疑问,作为韩信的宗主,汉国具有很大的政治优势,但汉王刘邦并不能做到高枕无忧。早在韩信刚刚平定齐地时,他要求暂时代理齐王一职,以便更好安定齐国的政治军事局面,刘邦和张良、陈平两位智囊都察觉到韩信的野心。在楚汉对峙的情况下,如果不迅速限制韩信的野心,那么这支异化出去的军事力量,很有可能将变成埋葬汉国的掘墓人。也就在此时,刘邦的秘密战大幕已然悄然拉开,而这场战斗,居然一直持续到目标人物的生命终点。

同样,在楚国,以争取韩信为主要目的的阴谋也开始形成,因为楚王项羽同样感受到这位战争天才的威胁,要知道,韩信可不是徒有政治号召力而军事才能一般的田横,他刚刚击杀了统领二十万大军援救齐国的楚军大将龙且,而后者是连打英布都不在话下的楚军头号猛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楚国的阴谋第一时间展开。然而接下来的举措却像极了项羽浅尝辄止虎头蛇尾的性格。首先是研判,韩信占据齐地之后,接下来的变化到底有几种可能?

从后世的角度看当然很清晰,一是韩信继续支持汉王,与其合力灭楚;二是对汉王阳奉阴违,坐观楚汉争霸,然后收渔翁之利;三是公然叛汉,与楚汉鼎足而三,共同参与逐鹿之战;四是叛汉归楚。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楚王项羽认真分析过韩信到底容易走向哪条路,他派人暗中策反韩信,仅仅是出于对韩信军事力量的恐惧。其次是侦察,韩信军中有蒯彻这样一位奇人,此人政治远见不在范增之下,这种情形之下去策反韩信,无异于拿着一盏煤油灯去引诱一个手握强光手电的人,但显然项羽事先没有作详细调查,冒冒失失便展开了策反活动,这注定了策反活动要失败。

果然,楚国使者武涉在齐国进行了一场堪称蹩脚的秘密战。他牢牢站在楚国的利益立场上,劝说韩信背叛汉国,与楚联合灭掉汉国,最后利益点仍旧归结在项羽方面。韩信摆出了当年在项羽手下当官不过侍卫的情形,又拿汉王刘邦拜自己为大将的荣耀,两下对比,哪里有弃汉归楚的必要。武涉甚至没有迈过韩信的亲疏观,便灰溜溜地结束了策反活动,为楚国第一次像样的秘密战划上一个丑陋的句号。目睹了武涉的失败,蒯彻随即展开了自己的图谋。蒯彻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政客,虽然没有郦食其或陈平那样专业的秘密战班子队伍,但其超乎寻常的眼光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却让他具备了更多胜算。蒯彻先是以相术开场,以贵不可言诱惑韩信心动;而后为韩信分析天下形势,讲清韩信具备争夺天下的条件;最后亮出核心观点,劝说韩信独立于楚汉,南向夺取天下,自为天子。这些策反的说辞,既有客观分析,又有一定鼓惑力,实在是隐蔽战线哄人上贼船的经典范例。

叛汉,自立,争夺天下。韩信对这些事情似乎还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在蒯彻面前表现出了犹豫。蒯通见一次不行,又第二次进行策反。对韩信这样的聪明人,道理不需要讲第二次,蒯彻第二次从时机的角度进行了劝说工作。然而经历了一番思考后,韩信的政治天平再次向忠于汉王倾斜,他明确表示,他愿意相信,汉王刘邦将会感念他收赵灭齐的功劳,他也将作一个忠实守信的本分臣子。蒯彻对韩信彻底绝望。秘密战的一大特点是见不得光,既然他的图谋已经曝光,而且图谋又是对叛汉而作,在忠于汉王的韩信军中,他时刻面临杀身之祸,无奈之下,蒯彻佯装疯掉,从此从韩信眼中消失。

视线再度回到阴谋天才汉王刘邦这里。韩信占领全齐、打败龙且后,先前还曾对韩信主动要权的行为耿耿于怀的刘邦,此时却出奇的平静。原因无他,他已从秘密渠道掌握了韩信的政治立场。韩信相继被武涉、蒯彻实施策反行动期间,刘邦采取了什么行动史无明载,但他却知晓蒯彻策反韩信的事,若干年后,吕后杀掉韩信,刘邦随即拘捕蒯彻,并询问他当年教唆韩信谋反的事,此即明证。可见,相比武涉和蒯彻急不可耐的秘密活动,汉国方面无孔不入的渗透和刺探行动一直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发挥功能。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