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趣谈 盖世英雄曹操的“可爱”与“奸诈残忍”

2017-04-27 15:23:1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说起曹操呢,只要在中国如果有谁不知道这个“家伙”那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当然曹操留给我们国人的印象,就如《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奸诈阴险

说起曹操呢,只要在中国如果有谁不知道这个“家伙”那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当然曹操留给我们国人的印象,就如《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奸诈阴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近年来有“挺曹”和“黑曹”两派,我呢,偏向于“挺曹”一类的吧!或许最早的黑曹派就是罗贯中吧!呵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嘛,国人应该抱着一种公正客观的心态去了解,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历史人物!也就是“莫以现代人之心,去度古代人之腹”!进入正题吧!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虽然最后让司马氏捡了便宜,但不可否认他为统一全国和促进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就连心高气傲孤芳自赏的鲁迅先生都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罗贯中从“拥刘反曹”的观点出发,把曹操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徒,这就让后世读者产生了错觉。

国人应该从研究历史的角度去看,应当对曹操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评价!然而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早已离开了历史上的真实范畴,而被塑造成了一个“奸诈虚伪”的典型了!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具有欺诈残暴的特点,民间传说和野史更把这一特点突出和无限放大。其实曹操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阴谋家野心家,为了夺取统治政治权利,他和历史上的所有阴谋家一样,善于使用两面派的做法。

他笼络人心,假行仁义,最初以铲除董卓,光复汉室的名义取得了一些智囊家的信任,并且在短时间内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本身就代表着曹操的“聪明”。他假行仁义的例子很多,就如曹操强迫老百姓敲冰曳船,老百姓不堪重负纷纷逃亡,他命令士兵追杀,但又对“自首”的老百姓说:“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逃往山中躲避,休教我军士擒获。”呵呵,这样老百姓被抓住,只能怪他们没有藏好,而曹操也落了个关怀百姓的好“名声”?果然虚伪!又比如,祢衡曾当面羞辱过曹操,曹操怀恨在心,誓杀之!曹操找了个机会趁机把祢衡派去荆州劝说刘表,欲借刘表之手杀之,而在祢衡临行时为显示自己的仁义,“却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想杀人还装得很像好人?这白脸唱的,呵呵!

曹操一贯奸诈圆滑,玩弄权术。自己的马践坏了老百姓的麦田,他又想到个“割发代首”?有模有样的表明自己和普通士兵一样“遵守军令”?关于曹操“割发代首”本人要细说,呵呵!曹操“割发代首”严军纪,对于这件“匪夷所思”的事后世人们的议论并不一样。有的认为这是曹操善于机变之术,但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是曹操与身居来的奸诈,也有的认为曹操表现了军纪严明,这件事含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简单的认为“发”不能“代首”,“代”了就是奸诈,那是粗浅的解释。而我认为这件好笑的事情正反应了曹操善于见机行事、借物权变的智慧!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麦田。操唤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挚所佩剑欲自刎!众急救之。郭嘉曰:‘古者春秋法不加于尊!丞相总领大军,岂可自裁?’操‘沉吟良久’,乃曰:‘即春秋有‘法不加于尊’,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投掷于地曰:‘权割发代首’”?!我嚓,如此脸皮,我想曹操此时心中会在想“幸好孤有一郭嘉啊”!

本来曹操马践麦田,既不是有意,也不是疏忽大意,而是事起突然,来不及制止。这样本人并无大过,只要曹操说明情况,做适当处理就行了,也不是不能服众。无奈曹操脑子第一时间想到了这是个沽名钓誉的机会,但让曹操生气的是,那个行军主簿头脑太愚钝,机械的只知道说:“丞相岂可议罪”?而没有领会曹操的意思,曹操的心里一个‘急’啊,心想:‘孤身边怎么用了这么个迂腐之人’。而此时曹操又不便为自己说谅解自己的话,于是形式上逼着他虚伪的作出“欲自刎”状?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天使郭嘉出现了,郭嘉这小子头脑还是很灵光的,他引经据典像模像样的劝说曹操说:“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裁?”曹操见有了“依据”,当然见好就收,心想“这他妈的太危险了,差点要了老子的命!回去开了那个主簿,害的老子下不来台,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郭嘉这小子聪明,回去好好提拔!”因此曹操“沉吟良久”是在为自己“开脱”然急智不如郭嘉,这次事件是“权术之王”最精彩的一次表演,只不过像这样的权术表演,无论是从主观意图中看,还是从客观效果来看,都是正确的,证明了曹操具有随机应变的超凡智慧的!

再比如,官渡之战中,许攸因为家人在袁绍那里犯事了,来投靠曹操,曹操呢表面欢迎,实际上则是口是心非,步步设防,对许攸充满疑惑。虽然曹操“一会儿挽留”,一会儿“俯首帖耳”,做尽了亲密无间的样子,而后是一连串的谎言。总之曹操明明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却总爱装着公而忘私的样子;明明是一个残忍的刽子手,却总要显示自己的“仁爱善良”!完全实践了马克思的那句名言“野心是一切虚伪和谎话的根源”!曹操的言行是很符合这一特点的!说完了曹操的“可爱”现在说说他的残忍吧!

在曹操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本质特征!曹操的性格诡异多变,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曹操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他为了镇压在许都纵火的乱党,在校阅场立下红白二旗,下令“如曾救火者,可立于红旗下;如不曾救火者,可立于白旗下”!众官以为参加救火必定无罪,三分之二的人站在了红旗下。而曹操却说:“汝等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不由分说,杀光了站在红旗下的三百多人。曹操为了防范有人行刺,又“假装梦中好杀人”,拔剑斩了替他盖被子的近侍!粮草不济之时,又斩了分粮官来平息众怒!最令后人发指的是曹操杀了吕伯奢的事件!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遂投奔吕伯奢庄上,吕伯奢盛情款待,而曹操却疑心吕伯奢不怀好意,竟然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后来明知误杀,索性连吕伯奢也杀了。

在杀了吕伯奢一门后,曹操说了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的利己主义性格的残忍体现!而刘备最后在曹操这句话对立的基础上说了另外一句话:“我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刘备突然发现了一个“窍门”,只要一切站在曹操的对立面来做事情就可以收买人心,还可以获得地盘,原来一切都是这么的简单廉价!突然想到原来自己一直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曹操为刘备找了个好门路!孟德兄一生最大的失算就是自负可以制得了那个他所认为“愚钝木讷”的贤德兄,曹操带着杀心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岂不知曹操的安得什么心思,假装“闻雷失色”让曹操产生了错觉,“遂不疑贤德”了!刘备心想:“和老子玩阴的,你还嫩了点,老子没有其他什么本事,就靠着这招混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刘备独有的“普世价值的仁义观”才是“玩阴的高手”!刘备则实践了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文明时代愈是向前发展,它就愈是不得不给它所产生的坏事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粉饰它们,或者否认它们,-一句话,是实行习惯性的伪善”!伪善是反动统治阶级粉饰其罪恶统治的自我装点,刘备正是具备这个特点的!原来孟德贤德两兄弟才是马克思恩格斯两兄弟的导师啊,呵呵,真是耐人寻味啊!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