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卧龙凤雏辅助 刘备为什么没能夺取天下?
1、性格宽厚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弘之子。
从性格上来讲,刘备为人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仁爱有度,能得人死力。
在进发江陵时携民渡江可见一斑。但就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的极致,导致了他做事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
作为一个帝王,必然是强悍雄杰之人,盖世之枭雄,得势时能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未得势时,失势时能够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忍常人所不能忍;做事雷厉风行,遇事决断明快,刚毅非凡。
犹豫不决,关键时刻的迟疑和失误,决定了刘备的衰败。就如电视剧《黑冰》中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所说“迟疑这个东西,在关键的时候是会致命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刘备在几次重大事件面前的迟疑,失误直接影响了战局的优劣,导致了蜀汉的衰败。
2、庞统是刘备入川的最大功臣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时言: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然而,庞统之死,与刘备临阵迟疑有很大的联系。
建安十七年,益州牧刘璋邀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使者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加上益州内部张松等人的策应,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
入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诸葛亮、庞统各司其职,前者负责留守荆州、巩固后方,后者负责辅佐刘备,进占益州。
在当时的情况下,进占益州和巩固荆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进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巩固荆州,则进占益州的行动缺乏可靠的后方保证。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
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由此,刘备因没有采纳庞统的计策,从而丧失了一次唾手可得杀刘璋占领益州的机会。
如取天下,当夺益州,一年后,刘备重新谋划攻打刘璋,在攻打雒城时,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统亡,时年三十六岁。
故庞统之死与刘备有直接的联系。
3、刘封因恨关羽而拒绝发兵救援麦城
刘封本为罗侯寇氏之子,刘备用徐庶之计攻克樊城后,与刘泌相见,因而见到在他身后侍立的刘封(当时叫寇封),心下喜爱,于是收刘封为义子。
关羽告知刘备,若收其为义子,后刘封与兄正室子嗣争帝位如之奈何。
刘备不听其言,收之。刘封得知关羽其言,遂狠之。孟达,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
关羽之人,对上(只要是当官的)踞傲不敬,对下(士兵)怜爱有加。孟达与之有隙。
关羽水淹七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认为天下无敌,中了陆逊笑里藏刀,暗渡陈仓之计,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
刘封,孟达据守新城,关羽被困麦城,求救于封、达,令发兵助。
刘封因关羽先前劝阻刘备收其为子,心有怨气,孟达也与关羽有隙,故二人不承羽命。拒不发兵,羽身死。刘备不听关羽所言,关羽之死与其不无联系。
4、欲为关羽报仇,刘备决意伐吴,惨遭夷陵之败!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在国内国外不利的形势下,不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寻找等待有利的战机,而决意伐吴。
命驻阆中的车骑将军张飞率部前往江州与主力会合,张飞却为部将刺杀。
七月,刘备令丞相诸葛亮留成都,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亲统大军沿江东进。蜀大军压境,孙权与刘备媾和遭到拒绝,乃与曹魏修盟,曹魏趁势离间孙、刘,八月,封孙权为吴王。
孙权遂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夷陵之战,刘备不听他人劝阻,连营七百里,被陆逊火烧连营,直到最后托孤于白帝城。
就前文所述,如刘备在取益州时,果敢坚定,抓住时机,直接杀刘璋取益州,刘备就不会失去庞统这位得力谋士,在征战东吴时,诸葛亮镇守后方,前线有庞统在旁,就不会犯下连营百里的致命性战术错误,战事溃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匡复汉室,平定天下成了泡影。
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两位算无遗策的谋士,关,张,赵云,马超等最骁勇善战的大将,但未能夺取天下,而且形势急转直下,与刘备本身的统辖,指挥,决策能力是有很大联系的,性格上的弱点,关键点的致命失误决定了蜀汉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