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清朝初期的“五大臣” 与国休戚与共
清朝是皇太极改掉的名字,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是少不了这五个人的帮助的,他们就是清朝初期地位显赫的五大臣。
天命九年(1624年)秋,后金朝廷最后一位开国元勋、64岁的何和礼病卒于沈阳的官署之中,风烛残年的努尔哈赤闻讯后悲伤不已,他向苍天哭诉道:“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遗一人,以送朕之终耶?”努尔哈赤白手起家、统一女真,可以说,他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勇武果敢,与战友之间袍泽情深。
“一无所有时得到的铁”
据《朝鲜宣宗实录》的记载,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时部属不过30人,从各种史料中我们大约可以确定的人如下:舒尔哈齐、雅尔哈齐、穆尔哈齐、阿敦、劳汉、额亦都、完布禄及子安费扬古、巴逊、巴海、常书、扬书、噶哈善哈斯虎。他们中有努尔哈赤的同族兄弟,有最早结盟的盟友,还有一直陪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古楚们。
影视剧中努尔哈赤与古楚们
古楚,即满语gucu之音译,意为“同伴、朋友”。但在部落时期的女真社会中gucu一词并不单纯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它指代的是一种特殊的阶级群体,凌驾于诸申(juxen,意为依附民)、阿哈(aha,意为奴隶)之上,类似于蒙古社会的“那可儿(伴当)”。我们可以参考前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观点来理解古楚群体的性质:“蒙古史的各种资料经常提到伴当,即主要以战士的资格为氏族和部落首领服役的自由人。古代蒙古的伴当在许多特点上,一方面类似古代日耳曼首领们的亲兵,另一方面也类似古代罗斯诸侯们的卫士。”古楚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即“慕义归附”者、因功简拔的“家人(booi niyalma)”和战败归降者。
努尔哈赤记挂古楚们的生活,《满文老档》中曾有记载:“某贤良僚友渐致于富,某贤良僚友虽出大力而家境贫寒。孰娶妻不睦,苦于无力更娶。孰丧偶而苦于无力再娶”,这正是他对古楚们“毋视为编氓,望待之如骨肉手足”的真实记录。建国称汗后的努尔哈赤曾把古楚们比作“一无所有时得到的铁”,认为他们对自己而言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财富。古楚队伍的存在与壮大,促进了努尔哈赤汗权的确立与巩固,而古楚们则在汗的“恩养”下获取自己追求的财富与地位,其中的一些佼佼者还凭借卓越的军功跻身决策层,成为努尔哈赤倚靠之股肱之臣,如后金开国之初的“五大臣”。
后金开国的“五大臣”
所谓“五大臣”是指在后金建国之初,地位仅次于诸贝勒、与汗同听国政的五位佐命元勋,他们是弘毅公额亦都、直义公费英东、温顺公何和礼、达尔罕辖扈尔汉、敏庄公安费扬古。其中额亦都和费英东的灵位,至今还作为“meiren adafi guculefi banjiha amban”(并肩为友而生之大臣),安奉于故宫太庙努尔哈赤神主的两侧,彰显着有清一代绝无仅有的配享太祖的殊荣。
沈阳故宫太庙努尔哈赤神主与配享太庙的额亦都、费英东灵位额亦都:大清第一勇士
钮祜禄·额亦都早在努尔哈赤起兵前三年便已经追随在他身边,史书称他“归太祖最早,巍然元从,战阀亦最多”。公元1587年,额亦都领兵攻巴尔达城,他利用夜色掩护率先登城,守城兵士惊起,箭如雨下,他身中五十余创却坚持拼杀不肯退却,最终攻下坚城。凯旋之际,努尔哈赤亲自为他设宴慰劳,不但将此役所俘获的人口全部赐给了他,还赐予其“巴图鲁(baturu,意为勇士、英雄)”之号,这大约算得上是清代有记载的第一个巴图鲁赐号。
后金国政初定之际,额亦都更是位列五大臣之一,被授予一等大臣、左翼总兵官之职,成为八旗军队历史上第一任左翼四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总指挥官,堪称努尔哈赤“左膀”之将。除却这些推恩、赏赉,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额亦都,并为儿子皇太极迎娶了额亦都的女儿为妻,即太宗元妃钮祜禄氏。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额亦都从军克辽阳,不久病死,终年六十岁。在他病重之际,努尔哈赤“车驾临视,垂泣与诀”,死后又三次“亲临痛哭”。清崇德元年(1636年),额亦都被追封为弘毅公,后世帝王赞誉他“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
所谓虎父无犬子,额亦都的后人们在清初的政坛上也多有建树。他的儿子中有七人因功得爵,其中五子阿达海、七子漠海、十三子超哈尔均战死沙场;十六子遏必隆不但是康熙初年辅政大臣之一,还育有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真正是“圣眷优渥”之臣。即便是在清中叶平回部、征缅甸、大小金川等战事中,额亦都的子孙中还有11人参战并各树勋功,这种与国休戚与共的家世实在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