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很猛却死的很惨的霸主
春秋战国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时代,人才辈出。短短的几百年中不仅出现了“春秋五霸”,而且还出现了“战国七雄”。这些霸主的产生都需要一代或者几代君王的努力,积累才能完成。不可谓不猛。可是这些很猛的君王中有部分人却死的很惨。下面就盘点下那些很猛却不得善终的君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大家必然不会陌生,乃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桓公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但其晚年昏庸,任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其中易牙对齐桓公的无私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据说有一次,齐桓公对忠臣易牙说,此生吃遍山珍海味,唯一没有吃过的就是婴儿肉,他也不过是无稽之谈,但易牙却把此事牢记在心,把“无稽之谈”当做圣旨、命令。易牙回到家,便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清蒸了,然后亲自送给”主子“齐桓公吃,这下齐桓公感激涕零,便更加宠幸易牙。
晚年,齐桓公病重,儿子们便坐不住了,都想夺得皇位,于是他们便打开杀戒,根本不顾齐桓公死活。竖刁和易牙故意假装要保护齐桓公,就把他“请”到了一间封闭的小屋子里养病,外人知道者甚少,老婆们都忙着让自己的儿子立君,哪里想起还有一个病重的丈夫。就这样,在无人照顾的黑屋里,堂堂一国之君,“春秋五霸”之首,被他的亲兄弟安排得连吃的、喝的都没有,慢慢的,活活地被饿死了。一代雄主最终死于饥饿,最后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赵武灵王既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公元前296年吞并中山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国都被齐国、中山国攻破,赵武灵王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
赵雍晚年传位于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宫变中被围困活活饿死于沙丘宫(在今河北广宗县)。谥号为武灵王,赵国君主称王,自武灵王始(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但楚、吴、越三国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到了战国各大强国的国君相继称王)。
可以说赵武灵王的不得好死,完全是自找的。简单点解释就是犹豫不决惹的祸。
由于赵武灵王宠爱小儿子的娘,故而把已经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公子章废掉,转立小儿子公子何;等到小儿子即位后为赵王何,他发现大儿子公子章需要向小儿子赵王何行礼,于心不忍,内心开始摇摆,打算重新改立大儿子为王。这事被公子成知道后和手下密谋,把公子章直接诛杀,后困赵武灵王于沙丘宫,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遂断粮断水三个月,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晋景公姬獳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一位君主。为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晋景公在位期间将国都由绛迁往新田(今山西侯马),并改称新绛。之後又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对卿族的第一次胜利。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
秦武王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