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趣闻 武则天竟将私自铸钱的小官视为奇才
女皇武则天将别人眼中的小人视为奇才,这是他战略眼光。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一则和五则厅相关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大将郭震是个官三代,所以郭震16岁就进了太学。一天,家中仆人刚给他送去40万钱(相当于今天的40万人民币)的生活费,忽然来了个披麻戴孝的人,向郭震哭诉说:“我们家的祖先五辈人都没入土,棺材都在四面八方零散寄存着,我现在想把他们迁葬在一块,就是苦于没钱,您能帮帮我吗?”
一般人遇见这种情况都会考虑是不是骗子,但郭震连名字也不问,就让人家将这笔钱用车拉走了。同学们看到后,都跺着脚替他惋惜。郭震却从容自如,不以为然。
公元673年,18岁的郭震高中进士。在唐朝,中了进士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先弄个九品小官,或者在宫里弄个校书郎干干,翻翻皇家珍藏的图书,和朝中大员们套套近乎。郭震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去。于是,吏部官员很痛快地给他派了个四川梓州通泉(今属四川遂宁)县尉的差事。
郭震长得“仪观雄杰,身长七尺”,到了任上,这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吓得那些流氓地痞们瑟瑟发抖。郭震在当地结交了一大批江湖好汉,整天喝酒聚会,花钱如流水。一个小小县尉哪有这么多的收入,原来,他竟敢私自铸钱。这样无法无天的行为很快被人告发了。这件事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召他入官,想当面责问他。可武则天与郭震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一篇旧作,武则天看后大加赞赏,破格提拔他为右武卫曹参军。
公元696年,青藏地区的吐蕃人来要求和亲,武则天派郭震充当使者去谈判。吐蕃人耍花招,要唐朝把安西四镇的兵都撤了,以示和平诚意。郭震仔细了解情况后,劝说武则天千万不要上这个当,还建议离间吐蕃君臣之间的关系,以保边境平安。
过了三年,吐蕃国内果然和郭震预料的一样,发生了君臣相互仇杀的内乱,武则天又命郭震随军出征,取得大胜。于是,武则天授他主客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一职。
两年后,武则天正在洛阳城门边大宴群臣,突然边境传来军情急报,吐蕃人又侵犯大唐疆土了,杀了凉州(今属甘肃武威)节度使,百姓死伤众多,踩坏庄稼无数。听得此消息,武则天愤然罢宴,马上任命郭震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征集精兵五万人,前去征讨。
郭震到了河西走廊,发现南有吐蕃在青藏高原作乱,北有突厥在新疆内蒙一带横行,于是下决心要打一次大仗,杀杀他们的威风。他集结了120万大军,准备大干一场。
这时,朝中有个叫宗楚客的小人向武则天进谗言说:“郭震集合了全国的精兵,万一他造反怎么办?”武则天生性多疑,不由得担心起来。幸好狄仁杰等25人联名为郭震作保,武则天这才算吃了定心丸,放手让郭震去打仗。
郭震用兵得当,又集结了全国优势兵力,于是打得吐蕃人屈膝请和,献马3000匹、金3万斤,牛羊数不胜数。有了这样的辉煌战果,北方的突厥也赶紧献上好马2000匹,以前从甘肃凉州掳掠的中原汉人也悉数无条件放还。这一战成功回报了武则天当年的知遇之恩,而且郭震镇守凉州这五年,“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一派和平景象。当时,甘肃这一带的人民都感恩戴德,给郭震修建了生祠(活着就受供奉称生祠),并立碑颂德。郭震立了大功后被朝廷召回京师。
没多久,中宗复位。这时曾经说郭震坏话的宗楚客得势,他唆使皇帝授予郭震“骁骑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道大总管”一职。这个官职虽头衔多多,其实还是三品官,而且上任后,需要面对的是陇右的突厥强敌,形势很是凶险。
郭震知道自己现在掌握的兵力有限,硬拼不行,还是和对方和谈为好,于是亲率几十个骑兵,来到胡人头领的部落里商谈议和。胡人头领见郭震紫袍玉带,威风凛凛,仪态端严,不禁大为叹服。本来双方谈得挺好的,郭震也说通了这个胡人头领。不想又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商谈的这天下了大雪,郭震双足被雪埋了半截,他是没事,但胡人头领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回去当夜就咽气了。老头子死得太突然,突厥人不免怀疑是被郭震害死的,就准备率兵报仇。
有人探听了这个消息,劝郭震赶快跑。郭震却说,本不是我害的,逃跑做什么?于是他泰然自若地穿上素服前去吊唁。胡人头领的儿子本来已经集合了人马,正要去追杀郭震,却看到他主动送上门来,不禁大为吃惊。在灵前,郭震痛哭流涕,突厥人见郭震一片赤诚,都不再怀疑头领是被暗害了,反而献马5000匹、牛羊十余万,双方订盟和好。
宗楚客本来唆使皇帝授予郭震这个职务,是想让他送死。结果郭震不但没死,反而因此立了功,宗楚客不禁十分气恼,竟然派了两个爪牙带了就地诛杀郭震的假诏书,前去安西都护府宣读。没想到,这两个爪牙还没走到目的地,半路就被突厥人杀死了。
面对宗楚客一而再的陷害,郭震决定反击。他给皇帝上书,要求斩了兵部尚书宗楚客,但宗楚客和韦后关系很好,中宗又一味和稀泥,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唐睿宗登基后,朝廷召郭震回京,封他为宰相。这几年,郭震非常风光,仕途也稳步上升。他也知恩图报,在太平公主图谋颠覆皇位时,其他宰相(唐朝有多名宰相)都暗中附和,只有郭震坚决反对。当李隆基擅自起兵诛杀太平公主一党时,宫中大乱,大臣们都被吓得四处逃散,唯独郭震陪皇帝登楼观察情况。听说情况凶险,睿宗竟然吓得想跳楼自杀,郭震连忙劝住他,给他壮胆。大事平定之后,郭震被封为代国公,他的儿子也升了五品官。
郭震能混到这一步,已达到事业的顶峰了。再往上爬,恐怕皇帝就不放心了。正所谓“亢龙有悔”,烈日之后往往是倾盆暴雨。几个月后,睿宗让位给儿子李隆基。李隆基当随后集合军兵,在骊山下举行阅兵仪式。
以郭震的威望和头衔(兵部尚书)担任这一百多万士兵的总指挥是名正言顺的。但是就在检阅军队的时候,李隆基突然借口“军容不整”而大发雷霆,要处斩郭震。多亏有重臣跪地求请,说郭震有大功于朝,不可杀。李隆基板着脸,好容易才饶了郭震的死罪,把他流放到新州(今属广东云浮)。
很明显,军容不整纯粹是李隆基在找茬,就算真的有军容不整,也不至于把郭震杀了。李隆基不过是想罢免他,把兵部尚书的职位安排给自己的亲信。
一转眼,郭震就从紫袍金带的代国公变成流放去岭南烟瘴之地的罪人。说什么泼天富贵、恩宠正浓,原来只是南柯一梦。平定西域,出生入死的艰辛,危急关头护卫先皇的奇功,全都被轻轻抹去,不留半丝情面。
十月的寒风里,郭震老泪纵横地离开了京城,踏上南去的行程。不久,李隆基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大赦天下。这时有人给郭震求请,于是,李隆基又改派郭震为饶州司马。饶州地方偏远,司马又是六品小官,郭震这样的显赫老臣须对着年轻的州刺史行礼趋拜,显然是一种羞辱。所以,郭震赴任路上听了这个消息后,心情十分郁闷,自己半生戎马却落得如此下场,他越想越难过,最后竟忧愤成疾,还没走到江西,就病死了,年仅58岁。
郭震一生中有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有青年迷茫的蹉跎不前,有盛年可心的金戈铁马……不管怎么说,郭震的一生经历足够传奇和精彩,仕途也足够荣耀,可惜的是,他功高震主却不知道急流勇退,以至于他最终没能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