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十大悲惨皇后 汉宣帝废后霍成君
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
第1位:汉宣帝废后霍成君(公元前87年~公元前54年)
榜理由:成也是娘家,败也因娘家。霍成君是西汉权臣霍光的小女儿,本始四年(公元前72年)在汉宣帝第一位皇后许平君被霍成君母亲霍夫人毒死一年后,霍成君被立为了皇后。史载:“婚后,帝后感情燕好,但一直未有生育”。公元前67年,许平君所生之子刘奭被立为太子,霍成君的母亲知道后非常恼怒,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未能成功。次年(即公元前66年),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灭族,霍光之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郑氏等均被杀或自杀。几个月后,函询地以毒死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昭台宫,五凰四年(公元前54年)再度迫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年33岁。
第二位:汉成帝废后许娥
上榜理由:不甘寂寞,背着皇上偷汉子。许娥,昌邑人,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按辈份算起来她还是汉成帝的表姑母。汉成帝登基后于公元前33年将许夸立为皇后。许娥出身名门,声艺俱佳,尤擅文章,致使十数年间成帝专宠皇后,其他妃嫔难得临幸。但其年长之后,色衰爱迟,所生子女又皆早夭,逐渐失宠于成帝。赵飞燕姐妹入宫后,许皇后地位更加不稳固,于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被废。许娥被废后和淳于氏牵扯暧昧。绥和元年,东窗事发后自杀。
第三位:汉哀帝皇后傅氏
上榜理由:嫁给了一个同性恋丈夫。傅皇后是汉元帝妃嫔傅昭仪堂弟傅晏的女儿,按辈份算起来她可是哀帝的表姑母。但不幸的是,她的这位侄孙兼丈夫偏偏是位同性恋,他喜爱美男子董贤,要说这董贤倒也不是外人,董贤是哀帝妃嫔董昭仪的亲哥哥,也就是说哀帝宠爱的不是自己的妻妾而是自己的大舅子,你说说这荒唐不荒唐,悲哀不悲哀呀?
第四位:汉平帝皇后王氏
上榜理由:“何面目以见汉家!”。汉平帝皇后王氏是王莽的长女。元始三年(即公元3年)在王莽的安排下被选为皇后,时年9岁。元始五年平帝被王莽毒死,刘婴即位,尊其为皇太后。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位,降封其为黄皇室主。王氏对父亲篡位很是不满,并拒接改嫁。公元23年,汉兵诛杀王莽后,焚烧未央宫,王氏叹息道:“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年28岁。王氏本是一气节女子,但过分的自洁心理也将她推向了死亡。
第五位:汉光武帝废后郭圣通
上榜理由:第三者的悲惨结局。郭圣通,真定人,其父为阳安思侯郭昌,母为真定恭王之女。起先汉光武帝刘秀为了结交郭圣通的舅父真定王刘杨,而抛弃了原配妻子阴丽华,转而娶郭圣通为妻。建武二年(26年)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后来,郭圣通的舅父刘杨因谋反而被杀,势力被吞并,加上其年长色衰而失宠。建武十七年(41)以“怀势怨恨,对违数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为由,将其废掉。十一年(即公元52年)后,郭圣通孤寂的死去。
第六位:汉和帝废后阴氏(80~103年)
上榜理由:谋害亲夫被赐死。阴氏,南阳新野人,曾祖阴识是光烈皇后阴丽华之兄,阴氏是汉和帝的表妹。公元96年二月被立为皇后,年17岁,颇受和帝宠爱。但后来阴氏时常与邓贵人争风吃醋,打算加害邓贵人未遂,一气之下便企图用巫术咒死和帝,不久被人告发,被迫迁到待罪的桐宫。阴氏不堪折磨,于103年忧愤而死,年仅23岁。
第七位:汉恒帝废后梁氏(梁女莹)
上榜理由:让自己的男人难以忍受。梁女莹是汉顺帝(按辈份算汗顺帝是汉恒帝的叔父)皇后梁纳的妹妹,147年凭借家族的势力被立为皇后。梁女莹无才无德,长相平庸,只是仗着兄姐之势,专制后宫,且生活奢侈,使得恒帝对她冷落,最后愤闷而死。在其姐梁太后死后,梁女莹被剥夺皇后封号,贬为贵人,这足以说明恒帝对她的厌恶。
第八位:汉恒帝废后邓氏(邓猛女)
榜理由:妻不如妾的典型代表。邓猛女,河南南阳新野人,曾祖邓禹,东汉开国元勋,汉和帝邓皇后的侄孙女。邓猛女聪明伶俐,知书达理,初入宫封采女,地位虽不高却颇受宠爱,梁女莹死后她被立为皇后。后因与郭贵人明争暗斗,争风吃醋,于延熹八年(165)被恒帝废掉后位,打入暴室(即染布坊)为奴,遂死。
第九位:汉灵帝废后宋氏
:倍受冷落,遭人迫害。宋皇后是汉章帝妃嫔宋贵人的本家亲戚,因出身高贵而居后位,宋氏端庄贤淑,但灵帝并不喜欢她因此连宫中妃嫔也不把她放在眼里,常对其冷嘲热讽,但宋皇后仍然毫无怨言。后被奸臣陷害于光和元年(178)被废,又被奸臣王甫于打入牢狱,折磨至死。
第十位:汉献帝皇后伏氏(伏寿180年~214年)
理由:壮志未酬身先死。伏寿,豫州琅琊郡东武县人,父伏完,母阳安长公主刘华。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伏寿应召入宫。兴平二年被册立为皇后,年15岁。建安十九年(214)与其父伏完密谋想杀害曹操,后事情败露,曹操将其禁闭于冷宫逼其自缢,所生二位皇子亦被毒死,这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