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为何性格分裂的汉武帝能够成就汉武盛世?

2017-03-15 00:22:2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

他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他重用人才,李广、霍去病驰骋汉场,荡平匈奴,铲除边关大患,他深谋远虑令人叫绝。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有一点是公认的: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武帝上台时,汉朝已经经营了六七十年了,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就相当于现在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韬光养晦,发展经济。

文景后期,粮多得流出仓外腐烂不可食,钱多得用来穿的牛皮绳都烂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富得流油。

所以才会有“萧规曹随”,有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而汉武帝这代人是成长在富裕的文景之治的后期,国家富裕生活无忧,他们没有受到战乱的洗礼,对外充满了好奇,进取心是前几代人所没有的。

时势造英雄,当时的历史条件,注定了汉武帝成为一代伟大的君王。

汉武帝在位54年,占据了整个西汉一代的1/4时间,他对内加强皇权,巩固统一,对外开疆拓土,宣扬国威,是完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帝国的重要历史人物。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景之治之后,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复苏,民间比较活跃的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由于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逐渐加重了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地方诸侯势力企图与中央分庭抗礼,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策,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基本结束了王侯割据的局面。

当然,后世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议颇多。该政策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2、行察举制度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武帝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在全国推行察举制度,设立太学。

面对察举制度和太学的建立,拓宽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和范围,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3、削弱丞相的权力

自汉高祖以功臣为丞相,丞相威望甚隆,对皇帝敢于直言不讳,甚至敢于言所不当言,皇帝与丞相之间,在权力与分配存在一定的矛盾。

元朔五年,武帝任命公孙弘为相。

公孙弘是布衣出生,朝中没有帮派依靠,只有唯唯诺诺,不敢稍违皇帝旨意,结束功臣列侯子嗣独占相位局面,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4、立十三州刺史

汉武帝时期,为了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在元封五年实行了新的监察制度,把全国政区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与弘农之外为13个监察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13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的监察务。

并规定刺史每年八月巡所部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六条间事。

这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起到了强干强枝的显著作用。

5、加强中央军权

按照汉初的军事制度,军力分散于全国各地,都城内外,都无重兵。

这样的军制,自然不能适应光武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必须建立一支可以由中央随时调遣的“长丛”而不是“番上”的军队。

武帝创建了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胡骑等七校尉,常驻京师,后又从军战死者的子女养于羽林军中,加以军事训练,号称羽林孤儿,加强了宿卫力量。

6、颁行“推恩令”

汉朝建立以来,地方割据势力一直是汉皇室的心腹之患。

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了进一步实行巩固集权,打击王国、侯国势力,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主张除了其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割封地,建立侯国,把大的王国割分为一个较小的王国与若干个小候国。

这样就实际上通过分割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巩固封建专制集权制度,又避免了引起诸侯王叛乱的可能。

7、反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启用大将卫青霍去病领兵攻击匈奴。

最有影响的三次战役,击败匈奴,使匈奴日渐衰落,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造成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8、张骞通西域

在同匈奴进行斗争的同时,西汉积极同西域的联系,张骞首次出使西域13年,历尽艰险,百余人的使团仅有二人生还。

但是通过张骞的首次出使,汉军根据张骞的报告,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汉军击败匈奴夺取了河西走廊,开辟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全通道。

又通过张骞二出西域,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此,中国和中亚、西亚、北非、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辟了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9、财政的集中

由于连年用兵,军费大增,在加上浩繁的宫廷开支,财政极其困难。

这时的商人却拥有巨大的财富,为解决这一当务之急,汉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禁令。

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洛阳贾人桑弘羊主持计算,推行统一货币,建立盐铁和均输平准制度,扩大财政收入,抑制商人的活动,稳定农业生产。

一方面对大商人采取限制,打击乃至剥夺的措施,一方面又允许一部分商人当盐铁官,为封建统治服务,缓和社会矛盾。

10、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是,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农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益多,农民被迫起义造反,自立名号,攻城夺邑,释放囚犯,捕杀守、令,严重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

武帝采取军事镇压手段,并不能抑制住农民起义的火焰。武帝感到问题很严重,需要改变政策。

桑弘羊建议武帝在轮台以东扩大屯田,加强屯田卒,增置校尉领护。武帝认为,这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

他拒绝了这个建议,并下诏“深陈既往之悔”。

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又说“当今务在禁苟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的征战,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又以赵氏为搜票都尉,推行代田法,改进耕作技术,发展生产。

汉武帝的政策的改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有所恢复发展。

终于成就了汉武中兴丰功伟绩。

汉武帝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

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