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
他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在隋大业十三年,准备起兵反隋,于是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来到太原进行援助。当时,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
在义宁二年,有他的父亲李渊即位,立他的嫡长子建成为皇太子。身为太子的他终归所望,他的才华深受父皇的厚爱和大臣们的拥戴,而其弟秦王李世民虽然功绩卓著,但还是没有李建成有威望。后来李世民嫉妒他当上了太子,将来可能是皇上,于是屡次陷害他,并在玄武门事变中将李建成亲手射死,连他的儿子也没放过。在李世民即位后,或许是有了愧疚之心,于是封李建成为息王,还将他的谥号改为了“隐”,所以历史上就有了“隐太子”一说。
根据相关的历史专家说:该墓志的志文内容中李建成的谥号“隐”明显被人涂改过。谥号本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有“美谥”、“平谥”、也有“恶谥”之分,就比如周厉王、隋炀帝就是恶谥。汉文帝、汉武帝等是“美谥”。关于李建成的谥号,据相关历史记载,“贞观二年三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意思是说,有官员提出将建成谥号定立“戾”时,唐太宗不满意此谥号,让重新讨论。之后“杜淹奏改为靈,又不许”。最后才确定为“隐”。
李建成怎么死的
大唐史上的第一位太子李建成,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在大唐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趋炎附势的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能为他的父亲提出治国良策,可是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一笔带过;他深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所残杀。
纵观历史,不敢妄自议论若是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是否会比李世民做的更出色,但从历史上对李建成的记载,相信他统治的天下也不会比李世民差到哪去。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可这只是出于他对历史的贡献。除了历史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真正的王道,不掺半点虚伪的仁德,对于这点李世民是永远的缺少,而李建成则是天生就具备,不然,他也不会有君子之心而血洒玄武门。
那时的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于是对李建成为太子很不服气,想要利用一切办法取而代之。于是就制造出了太子勾结边将谋反的事实,从此之后两个人摩擦不断,在众多人的劝谏下,李世民准备采取行动杀掉李建成,逼自己的父亲退位。最后,李世民率领一干人等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同时又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入宫,就在李建成感觉不对劲的时候遭到李世民的追赶,最后一箭毙命。李世民登记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号为“隐”。
李建成和李世民
本是一对很要的兄弟,却应为竞争皇位而互相残杀,说的恐怕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其中两个儿子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幼年时期的关系就很是要好,毕竟年少,还在懵懂的阶段。
成年后的李建成,身系嫡长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李渊立他为太子,也是无可厚非得。他为人不仅忠厚老实,而且还是个很能干的人,有很多有才干的人,如魏征、王珪等都曾甘心的为其效力。也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帝国。
相比之下的李世民,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之后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从人文的角度来说,他还是比较残忍的。那时的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回来听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很不服气,于是想要利用一切办法取而代之。于是就制造出了太子勾结边将谋反的事实,从此俩人的矛盾不断升级,直至演变到玄武门之变。在这场变斗中,李世民故意设陷阱引来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最后将他们全部杀死,包括他们的后代。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处于人们对于李建成的好评不断,李世民嫉妒在心,于是命令史官大人将李建成的形象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