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究竟是不是一个野心家
司马懿,由于成功的抵挡住诸葛亮的二次北伐,在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其实相对军事能力,司马懿最大的成就在政治上,韬光养晦,历经四代魏王,当过两任顾命大臣,最后依靠高平陵之变,将司马家族推上巅峰,从而有了西晋的50年历史。司马懿是哪里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司马家族算是将门世家,高祖司马钧在汉安帝时做过征西将军,可惜战败在监狱中自杀了,自古文武不同路,对于靠脑子吃饭的士族阶层,是看不上头脑简单的肌肉怪的。所以司马家族一直没融入主流的豪门世家,直到司马懿的爷爷司马隽当上了颍川太守,情况才有所改变,同时司马隽的这个官职,间接的帮了司马懿一把,拉近了司马家族和颍川地方豪强的关系。
司马懿的老爹叫司马防,做过洛阳令、京兆尹,史料记载,司马防在任上还举荐过曹操:
(曹操)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王大笑。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
正因为这样的关系,司马防的大儿子司马朗很早就给曹操打工了,在曹操身为司空的时候,司马朗是司空属官,司空的地位相当于六卿,仅次于三公,曹操是什么时候,当上司空的呢?在公元196年,打败吕布,重新占有兖州,并迎汉献帝入许昌之后。
此时,曹操41岁,司马朗25岁,司马懿17岁。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号称“八达”,司马懿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老大司马朗进入曹操集团后,因为感染瘟疫死亡,时年46岁。
司马朗虽然很优秀,但是从小司马懿的风评是最好的,正因为如此,曹老大招了司马朗后,也想让司马懿给自己卖命,可是司马懿竟然不给面子,不仅辞了曹操的征召,还装病,铁了心不和曹操混。
直到曹操当上了丞相,颍州老大荀彧向曹操推荐了他,司马懿才正式进入仕途。
史书读到这里,就对司马懿有了基本的认识:第一、司马懿是有真本事的,同时希望臣择君;第二、荀彧的推荐,说明司马懿已经完全打入颍州派。
曹操纵横沙场,所依靠的士族集团,主要是颍州和兖州人,特别是颍州了,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都是颍州系,程昱是兖州系,贾诩比较特别,属于中立系,这也是贾诩在晚年,韬光养晦的原因之一。
这是文官集团,以颍州系为主,武将集团主要以沛谯集团为核心,沛谯(读qiao)也就是曹操的本家集团。当官,玩政治的,就得讲究个派系,司马懿在这方面很有天分。
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曹操在世的时候,由于身边智囊团异常的庞大,而且自己也是位高手,所以司马懿表现的机会不多,这时期对司马懿来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做了未来老大曹丕的太子中庶子,此时司马懿40岁,曹丕32岁,仲达成为曹丕的正式班底。曹丕这个人,继承了父亲的浪漫主义情怀,写的一手好诗,当上魏王不久,就重赏了一批跟随他的小伙伴: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丞相长史;陈群的地位最高,被封为尚书令、颍乡侯;吴质出身低,在曹丕代汉立魏后,被封为振威将军,假节钺督河北,走向人生巅峰;朱铄则做了曹魏的禁军老大。无论是办企业还是创立帝国,最难调和的就是内部的利益关系分配,特别是在三国时代,世家门阀世袭的年代,统治者要想获得他们的支持,就必须给予足够的利益,同时需要时刻提防被架空权力。
孙吴在孙权后期,清缴四大家族,就有这方面的考虑,而曹丕为了得到世家豪门的支持,推出了九品中正制,但是这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魏国的实际权力逐渐向士族倾向,虽然曹丕后来还推出了察举制,但是影响不大。
曹丕时期的司马懿,还是没有机会展露军事天分,因为曹老大时期的名将还是剩下了一批留给自己的儿子,所以这段时期,司马懿主要的工作就是镇守后方,曹丕三次征讨吴国,幕后都有司马懿提供的粮草在支撑。
此时司马懿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类似于荀彧在曹操集团的位置,为了巩固这样的地位,司马懿还和夏侯家族进行了联姻,大儿子司马师娶了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此后,曹丕40岁不到就死了,传位给曹叡,只有20岁,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
陈群和司马懿,原先就是曹丕的班底,更是士族的代表,曹真、曹休是皇室宗亲,这样的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然而此后四位大臣开始了钩心斗角,这种斗争在高平陵之变达到高潮。
司马懿是如何上位的
曹丕死后,司马懿才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军权,领兵打仗,而他的对手,就是孔明的哥哥诸葛瑾,应该说,诸葛瑾是位大大的忠臣,深得孙权的信任,只是军事实力实在一般,也就只配给司马懿练练刀。
战后,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将军,第二年,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然后就有了司马懿军事生涯非常漂亮的一仗:擒斩孟达。
孟达原先是刘璋的人,和法正一起投靠了刘备,可惜,刘备重用了法正,却把孟达给干儿子刘封当副将,虽然打仗勇猛,但功劳都是刘封的,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因为刘封、孟达没有及时救援,害怕制裁的孟达,就跳槽去了曹营。
曹丕对孟达倒是很看重,历任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交给孟达,可惜没几年,曹丕也死了,孟达渐渐受到冷落。
恰好此时,丞相诸葛亮悄悄联络孟达,眉来眼去一段时间后,准备再次跳槽回蜀国,但是行事不密,被司马懿知道了,老仲达一方面写信安抚,一方面急行军,八天时间赶了一千多里路。
孟达还在城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司马懿就兵临城下,没有一点点防备,人就被咔嚓了。
此后,司马懿加官进爵,被封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应该说,司马懿升职的这么快,除了工作努力,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公司内部,人才匮乏。
第一代老大曹操的名臣名将有很多,光是顶级谋士就有五个,到了曹丕的第二代,靠着曹操的余荫还能挺过去,但是到了第三代魏明帝曹叡时期,曹氏宗亲能征惯战的将领太少,基本只能靠异姓将领主持对外战争。而此时,曹丕时期的顾命大臣之一,大司马曹休在对吴战争中,因为战败,死了。看名字就知道,这个曹休是曹氏宗亲,曹操的族子,江湖人称“千里驹”,是曹操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的老大,识破过张飞,打败过吴兰,魏明帝时期主要负责对孙吴的战争,在石亭之战中,孙吴再次使用诈降,曹休兵败,羞愧自杀。另一个原因是诸葛亮的北伐战争。历史崔在《真实的诸葛亮》中提到,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虽然没有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却给魏国君臣巨大的压力,此后,魏国三路大军齐出,展开反攻,很不幸,这次反攻没有取得预想中的胜利,却搭上了曹真的老命。等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终于取得梦想中的军权,开始了和诸葛孔明对阵的历程,虽然没有重大的胜利,却也基本抵住了诸葛亮的疯狂进攻,也为司马懿之后的行军打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一代军事天才终于成行。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率军平定了辽东,整死了辽东老大公孙渊。
此后不久,魏明帝病逝,只有八岁的曹芳继位,曹睿死的时候,只有30多岁,三个儿子早夭,曹芳是他的养子。
而司马氏篡位的萌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时的顾命大臣只有司马懿和曹爽,主少国疑,正是权臣上位的最好时机。
高平陵之变
曹爽和司马懿的争权之战,最后演变成了士族和曹氏集团的矛盾,这个矛盾从九品中正制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直到高平陵之变,达到顶峰,此后皇权被消弱,司马家族凭借世家豪门的支持,开始掌握帝国的权力。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他的势力范围包括,曹氏宗亲以及寒门士子,属于改革派,而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架空司马懿,封为有名无实的虚职太傅,有点类似商鞅改革时,架空甘龙,可惜曹爽没有商鞅的魄力,此后曹爽对外出兵伐蜀,对内推动政治改革。
高平陵之变的经过是这样的:曹爽兄弟带着曹芳,也就是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去曹睿的陵墓高平陵祭拜,司马懿趁机起事,先占据武库以及其他战略要地,然后封锁洛水浮桥,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占领司马门。
等到控制了局面之后,再进入深宫,拜见郭太后,取得这次政变的正当性。
此时虽然司马懿控制了两宫,但是司马家族的兵少,主力是司马师在掌控禁卫军时,培养的死士三千,而曹爽手里还有皇帝,更作为大将军,未必没有反攻取胜的机会。
可惜曹爽作为一个富家子弟,虽然也经常出兵打仗,心理素质实在不过关,而且此时与程昱、郭嘉、董昭等人一同列传的老臣蒋济,带着其他几个曹魏的老家伙一同出面,和曹爽摊派:投降、不杀。
曹爽真的就这么放弃了抵抗,曹爽的心理预期是:放弃兵权、做一个闲散王爷,还是可以潇潇洒洒的过完下半辈子,结果呢,曹爽家族以及其他同党被杀,夷三族。
最后对高平陵事变做一个总结:以几千年后现代人眼光去看,这次事变其实就是当权的曹氏集团,利用新兴势力对抗世家门阀,结果世家门阀孤注一掷,利用老道的经验取得了胜利,最后曹芳被架空,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司马炎代魏称帝。
高平陵之变最后的结局,影响了几个朝代,此后世家门阀控制帝国权力的游戏,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唐初,门阀政治仍是主流,真正改变这一面貌的是谁,隋炀帝的科举制!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家族虽然取得了高平陵之变的胜利,控制了中央,但是战争年代,拥兵自重的将领不在少数,而且在高平陵之变中,支持司马家族的那些士族老臣,由于曹爽的改革动了他们的奶酪,但是本意只是希望将曹爽赶下台就完事了,没想到司马家族直接顺势取了整个帝国。
曹魏军制,以大将军或者地位更高的大司马为最高将领,其下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大将军,理论上,四征将军位列前线,主要负责四个方向的对外作战。
司马懿控制中央后,老部下邓艾控制粮草供应,郭淮控制司马家族的老地盘关西,然而给司马家族带来最大麻烦的,却是征东将军控制的淮南地区。
这个征东将军叫王凌,就是那位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也是一代名将,当初王允被郭汜、李傕咔嚓后,王凌就跑回了乡下老家,此后重新被曹操征用,曹丕刚继位,就被任命为兖州太守,这是曹操的发家之地,王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后来,由士族豪门掌控人事任免,没什么背景的王凌,仕途也就没了变化,直到曹爽时期,才重新任用王凌,并做了征东将军。
司马懿杀死曹爽,挟制曹芳之后,王凌联络兖州太守,也就是自己的外甥令狐愚,准备对抗中央,而正好曹操的儿子曹彪的封国就在兖州境内,于是王凌就准备立曹彪为王,可惜没等到举事,令狐愚咔嚓,挂了,因病去世。
按照王凌的规划,自己出兵,然后令狐愚提供粮草支援,现在最重要的一步棋子没了,王凌只能再次联络兖州新任太守黄华,趁孙权封锁涂水,以备战孙吴为借口,准备发动政变。
可惜,黄华向司马懿告了密,此时司马懿已经72岁,贾诩作为老寿星也才活到76岁,司马懿这样劳心劳力,还能有这么好的身体,也算一个奇迹,面对王凌可能发动的政变,司马懿也没管自己年老多病,直接上马,就发动闪电战。
战争的结果,就是王凌准备不充分,被司马懿活捉,在押回洛阳的路上,服毒自杀了。
也就是在同一年,为司马家族留下偌大基业的司马懿,终于倒下,重病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