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功劳。
晚清之际,是一个大国将倾的时代,动乱震荡是这个时代的主基调。经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清王朝,整个国家上下都被败战的阴影充斥。国家积弊,军队腐败,贪官横行,沉重的赋税让人民痛苦不堪。外国列强的阴影还不曾散去,颓弊的清王朝从内部开始溃败。高举着人人平等的大旗,洪秀全领着拜上帝教教众,在广州金田村发动起义。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势不可挡,一路高歌,势如破竹。清王朝调兵遣将,对太平军进行镇压。趁着太平军吸引了清军的大部分主力,新疆各豪强纷纷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
对于四处动乱的清王朝,外人自然不会放过到嘴的肥肉。1864年,趁新疆内乱,而清王朝无力应对之时,浩罕汗国的一个军官阿古柏,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新疆大片的土地都落入他人腹中。
同治十一年,清廷还在讨论是否讨伐阿古柏,左宗棠认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已经率师驻兵兰州,准备收复新疆。那个时候,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朝廷没有必要消耗人力物力收复新疆。他认为新疆属于不毛而未开化之地,朝廷就算收复了新疆,也毫无用处,只会成为朝廷的累赘。这个时候,清王朝应当集中所有精力,进行”海防“,为此可以放弃”塞防“。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而后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悍然承担起了收复新疆的使命,他抬棺出征,誓死收复新疆。事实证明,左宗棠的判定是正确的,李鸿章当时主张放弃的新疆,石油产量极为丰富,储存量超200亿吨,占全国石油总量的百分之三十。
对于收复新疆,左宗棠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其中最重要的是”缓进速战“。”缓进“为积极治军。为了能达到目的,左宗棠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整顿军队,减少冗员,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就算是自己的亲兵湘军,也剔除空额,汰弱留强。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筹措军饷。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国库空虚,左宗棠已经估算到最少的一千万两军银,一下子拿出来,极为不易。财政大臣沈葆祯,对于西征军费预算,金额甚巨,欲摊派给各省,从地方财政收入里抽调,可是这样一来则不易一时凑齐,有贻误战机之虞。这件事最后还是地方抽一点,国库给一点,又借了外债才解决。
”速决“,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对于这场征战所需的军费,左宗棠一丝一毫都不浪费。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粮食运输所续的运费和消耗都计算在列,甚至亲自试验了毛驴、骆驼驮运、车辆运输等办法,得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经过周密的计划,最终左宗棠达到了他的目的,一举收复新疆。他力排争议,抬棺出征,最终没有白费。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真正的聚宝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展现了高傲不屈的民族气节。
左宗棠名言: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终身让畔,不失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