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通缉犯王直 在海外俨然帝王
“绯袍玉带”的王直,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和明朝分庭抗礼的海上帝王。
嘉靖三十二年(1552年)四月的一天,倭寇大至!
“(王直)纠岛倭及漳、泉海盗,巨舰百艘,蔽海而来,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这一幕嘉靖年间最大规模的倭寇来犯,明朝史书称为“壬子之变”。而倭寇数量暴然增加的原因是,当年肥前庄稼歉收,大量日本饥民无法生存,索性追随倭寇来中国掳掠。
此后两年间,以王直、徐海为首的倭寇集团,对浙江、南直隶、广东、福建和山东等沿海地区甚至内地肆行劫掠,官军连连惨败。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几乎处于一种无处无倭的糜烂状态,整个明朝的半壁江山都被动摇了。
“绯袍玉带”的王直,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和明朝分庭抗礼的海上帝王。
王直被老乡胡宗宪诱杀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的抗倭统帅职位落到了徽州绩溪人胡宗宪的身上。和几个前任以剿为主、“四处救火”不同,胡宗宪上任后决计剿、抚并施,并把最大的目标毫不迟疑地对准了王直,面对茫茫大海,他冷静地发出这样的声音:“海上贼惟(王)直机警难制,其余皆鼠辈,毋足虑。”
同为徽州人,胡宗宪对于他的倭寇老乡有着深入骨髓的认识:王直骨子里还是一个商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海上财富梦被战火毁于一旦,更没有与明王朝彻底决裂的勇气,用招抚之计完全可行。
后来王直之所以答应投降,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根据地已经不稳了。当时日本九州的强藩岛津贵久崛起,开始平定南九州,已经占领大隅、日向两国的大部分。身为“唐人”,王直在九州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加上连年对抗明朝,兵员和财物的来源日益减少,就连王直占据的五岛,当地日本人连年跟随王直作战,多有死伤,有的甚至全岛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死者家属十分怨恨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