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舌尖江山 揭秘中国十大吃货皇帝

2017-03-03 18:48:2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古代皇帝吃饭,每道菜不能使用三次以上,超过三次,侍食太监就会把菜撤下,并且以后不上这道菜了。若要说皇帝表扬过的食物倒不少,什么陕西

古代皇帝吃饭,每道菜不能使用三次以上,超过三次,侍食太监就会把菜撤下,并且以后不上这道菜了。若要说皇帝表扬过的食物倒不少,什么陕西岐山哨子面,太湖三白鱼,山西龙须面。一个讲究味觉的民族才是有味道的民族,有味道的民族才是有人情味的民族。

(以年代为序)

1.魏道武帝拓跋珪

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

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做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

2.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入选理由:爱吃柑橘

宋文帝病重,便让弟弟刘义康做代理皇帝。故送礼的,把礼品一分为二,上品给刘义康,次品留给文帝。文帝有次吃柑,见其又小又涩。刘义康见后,给文帝从家里拿了些又大又甜的。

3.齐明帝萧鸾

入选理由:爱吃粽子

太官端上的有粽子,齐明帝萧鸾便说:“这么多饭食,我一顿吃不了。粽子四个角都破了,我打包行不,留下来当晚饭吃吧。”

4.周宣帝宇文赟

入选理由:爱吃羊肋

宇文赟在吃饭时,吃了一个羊肋,把肉吃完后,把骨头送给了傅伏,并说道:“这骨头,你要好好保存。这可是我啃过的骨头。”傅伏连忙把骨头收藏起来,后与宇文邕共同进餐。

5.唐肃宗李亨

入选理由:爱吃熟肉

唐肃宗还是太子时,经常陪着老爹玄宗吃饭。一次御膳房准备了熟肉。其中有熟羊腿。皇帝让肃宗把羊腿分割开来,肃宗便将羊腿割开,然后他用饼将手上沾满的羊油擦下去,皇帝看了很不高兴。肃宗擦完手将饼吃了,唐玄宗又很满意了,对肃宗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

6.宋太祖赵匡胤

入选理由:爱吃羊肝

赵匡胤半夜突然起来。他此时非常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脸茫然,说道:“您有什么事就吩咐吧,我们定会照办!”随后,赵匡胤的风趣回答,再一次表现出他特有的可爱。他回答道:“我如果说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们杀死!”

7.元世祖忽必烈

入选理由:爱吃涮羊肉

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有关。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该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羊肉”。

8.明穆宗朱载垕

入选理由:爱吃果馅饼

明穆宗想吃果馅饼。御膳房便开始忙碌起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来内监报账,吃果馅饼花销五十金。明穆宗即位前,久居民间,故知道民情,便惊呼道:“有五钱银子,足以在东华门那里买一大盒子了。”

9.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入选理由:爱吃凉皮

咸丰帝爱吃凉粉。他微服私访,在大街胡逛,看到有卖凉粉的。他一口气吃了两碗凉粉。吃完后,直夸凉粉味道好极了。为了能天天吃这人间美食,便把卖凉粉的叫到了宫中,一连吃了一个月的凉粉。顿顿吃,天天吃,咸丰帝最后直接吃腻了凉粉,在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再吃了。卖凉粉的后把祖传手艺传给了御厨,也好日后能随时为皇帝做凉粉。

10.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

入选理由:爱吃木瓜

同治帝曾让一个小宦官拿着自己御笔批的字条到内务府领500两银子去买木瓜吃。内务府负责人荣禄前来奏请:“各宫所需木瓜有专门部门供给,没必要再花这么多冤枉钱!”据《皇帝的微博》

如果回溯过去的文明,除了那些斑驳的古画,暗黄的古籍,是不是应该将味觉作为一个工具呢?用古典的烹饪去操作当今的材料,让魏晋风流,汉唐气魄,明清韵味从你的舌尖深情地掠过,然后通过味蕾渗入你的感性世界,这样的怀古是不是更鲜活呢?

唐:饼和饭是主旋律宋:全民热爱下馆子

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但也有部分人家只吃二餐),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的。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富贵人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为了尝到新鲜,不惜金钱。

宋朝的一般城市白领跟今日的小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确认出是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四五十栋,也差不多接近半数。南宋笔记《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也收录了一大堆临安的饮食店与美食名单。

即便是城市下层人,也能从饮食店找到物美价廉的食品,据《梦粱录》记载,“更有专卖血脏面、斋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之粗饱,往而市之矣”。

临安的每天早晨,“买卖细色异品菜蔬”的小商贩“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梦粱录》)。蔬菜是宋人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学者的考证指出,宋代栽培的蔬菜品种非常丰富,约有四五十种,与今日市场上的蔬菜种类大体差不多。

如果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似乎北方居民只能靠窖藏蔬菜过冬。但是诗人梅尧臣就写了一首《闻卖韭黄蓼甲》,说,“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原来,这位卖菜人利用粪土热力与保暖作用,培育出鲜嫩的韭黄、蓼甲:“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换成现代的说法,这不正是“反季节栽培”技术吗?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让宋朝人在餐桌上的选择机会比之前任何时代都要丰富。

对美食的讲究,促使宋代诞生了花样繁多的美食,《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条,《梦粱录》“分茶酒店”条、“面食店”条、“荤素从食店”条,《武林旧事》“市食”条,都罗列有一个长长的美食、小吃、点心名单,抄也抄不过来。今日的五星级大饭店,菜谱上的名目也未必有那么丰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朝的开封与杭州,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