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清朝官员于成龙被写进四库全书的原因是什么?

2017-03-03 16:40:1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

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身负多职,但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他到那时,条件实在是艰苦不堪,在困境中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在罗城任官三年。期间,他把罗城治理的非常好,从荒无人烟到后来的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让于成龙非常的欣慰。

于成龙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金光祖非常的重视。并于康熙六年推荐于成龙担任四川合州的知州。他到那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人口骤增,这样的成绩让他很是感到荣幸,之后被提升为湖广黄州付同知。他在任同知的四年里,同时还兼任着知府,由于突出的政绩,后又被提升为“卓异”。

在他被提为卓异后,恰巧在这时出现了“三潘之乱”。在这期间于成龙临危受命,十天内就平定了一场动乱。之后他随即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这时又是于成龙出面治理,他身先士卒,在危急关头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二十余天的暴乱中,他将暴乱首领何士荣擒获,至此他再次平定了暴乱。

于成龙的果敢与智谋很被康熙所看重,之后又连续的将他升职。至康熙二十三年时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的故事

于成龙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流传,于成龙的一生为官虽然一直被提拔,但是此人一生清贫。在江南时,曾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他虽然位居高职,身居显贵,但是为人生活简朴,从未有过奢华的生活。

于成龙算是大器晚成之人,他早年一直都在为了科举考试而奋斗着。他在参加一次乡试时,考官公然行贿受贿,这让余成龙非常看不惯,于是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结果没能中举,而是考取了个贡生。贡生是能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家父年老为由,回到来堡村。

至顺治八年时,他参加会试后又没有考中,当时他已经是35岁的年龄了。经过一些事故后,于成龙十年44岁,不顾亲朋好友及家人的劝告,毅然决然的去外地为官。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也开始了他的抱负。

于成龙不论在哪里为官都保持着两袖清风的风格,而且艰苦朴素。于成龙为人正直,为官亦是如此。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当地百姓办实事,为民做主,凡是他为官的地方总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也不畏权贵,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在于成龙的治下都会“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为官很有一套自己的策略,他在整顿吏治上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上。不仅在吏治上,而且在教育等方面他都很关心。他在阔别二十年后回乡时,依然是身穿布衣,他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于成龙家训》,教育后代一定要做,尽善尽孝之人。

从于成龙的故事中我们应该要学会,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不忘孝与简朴。于成龙的故事还应警示后人,为官要清廉,这也应该现代社会应该学习的地方。

于成龙破案

在清朝史上不乏有名的官吏,提及于成龙,人们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成龙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而且他的墓地现在也在重修。于成龙破案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破案灵活多变,总能抓住重要线索一举将犯人绳之以法。

在清朝初期,偷盗成为时下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盗贼甚至在白天就光明正大的实行盗抢,严重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安定生活。在盗窃方面于成龙破案还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总能捉住蛛丝马迹,最终将盗匪擒住。

于成龙曾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时,途中正好碰上一位土豪要嫁女儿,但是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好多嫁妆都被偷光了。当地的刺吏无法破案,于是就交于于成龙手里。于成龙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下一个城门开着让行人出入。同时,他还派公差严把城门,严格搜查所有行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要回家去,不得随意出入。于成龙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暗中叮嘱公差说,只要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果不其然,公差就发现两个人非常可疑,他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任何行李都没有。于成龙果断判断此人就是盗贼,当即把他们抓了起来。开始他们拒不承认,于成龙于是就命人脱下他们的衣服查验,果不其然,他们里边穿的就是偷盗来的衣服,因为财物太多,不能一次全部带出,所以多次出城把财物一点点的送出去。

于成龙破案用方法,用计谋,而且很注重细节,观察能力也很强,所以再难的案子在他手上也能顺利破获。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