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 嫔妃以下居然要九人共同侍寝
后宫女子们下毒、嫁祸、勾心斗角的剧情也会引发人们对那段真实历史的思考。比如,皇上后宫佳丽三千怎样做到雨露均沾?太监为什么称皇帝为“大家”?别以为看了《武媚娘传奇》你就懂了武则天,记者带你穿越回唐朝一探历史真相!
问题1“武才人”为何不如“郑婕妤”?唐朝后宫品秩怎么区分?真相:婕妤正三品,才人只有正五品,自然会被鄙视喽。《武媚娘传奇》中初入宫的少女被封为才人,郑婉言、徐慧被皇上召幸之后晋升为婕妤,百般得意。如果不懂得这些品级还怎么看她们斗下去?
唐朝的后妃等级制度在《周官》中记载最为详尽,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皇后以外另设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武媚娘在李世民期间一直都只是个low咖小才人,皇后不在了,论分位韦贵妃是后妃中绝对的老大。唐朝后宫女子的来源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礼聘,这种方式是需要拼爹的。第二种是采选,唐代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其余两种是醉心仕途官员的进献和获罪官员的女儿,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上官婉儿就是这样进入深宫的。
问题2《武媚娘传奇》中,女星们都是锥子脸,这符合唐代审美观吗?真相:比起锥子脸,唐代人更喜欢大红脸哦。在电视剧中,上到嫔妃下至宫女的肌肤都十分白嫩。但现实中,却是以红脸蛋为美,她们的胭脂涂抹得很厚。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到了夏天所流的汗都是红色的。
但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还有更“放肆”的小女,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金盆水里泼红泥”她在洗漱完毕之后,脸盆中的水就像多了一层红色的泥浆。唐朝女子的妆容也别出心裁,与现代的审美极为不同。
当时,正确的上装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涂唇脂。当时流行的眉毛也不是现在的减龄一字眉,而是将眉毛画的短而阔,略成八字。
在发型方面,后宫嚣张的韦贵妃的发髻最高,唐代妇女流行高髻,也是身份的象征,在当时是没有刘海的,所以郑婉言未入宫之前的刘海是不符合实际的。问题3《武媚娘传奇》中,皇上的贴身太监称其为“大家”,这科学吗?真相:在唐代,“大家”不仅用来称呼皇上,也可以用来称呼婆婆。
《武媚娘传奇》中,皇上的贴身太监称其为“大家”,这种叫法在之前并不多见。事实上,这是很恰当的。“皇上”在唐代似乎只是一个书面用语,“万岁”则是群众情绪激动时给皇帝拍马屁用的。
比较流行的当面称呼是“圣人”、“主上”、“陛下”,“大家”则是皇上近身人的叫法,大臣们一般不用。有趣的是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为“大家”。
该剧里还出现了一个平时不多见的称呼:“御妻”。御妻就是帝王之妻,又称“御女”、“女御”。《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正六品为宝林,正七品为御女,正八品为彩女,这三个品级的人数均为二十七人,合称八十一御妻。”
唐朝的称呼和现在有很多不同,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唐朝,哥哥、爷爷、父亲,这三个称呼会让你傻傻分不清楚。在唐朝,“哥哥”既指父亲又指兄长。
对父亲,最流行的称呼是“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问题4武才人黑夜偷跑出去与李世民邂逅,这样的情节真的没问题吗?真相: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不可随便外出。
唐朝非常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剧中武才人与李世民第一次邂逅在承庆殿共舞已是夜晚,但在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是不能随便外出的,所以武才人已经触犯了宫规。此外,皇上会夜夜召郑婉言侍寝的情节也存在漏洞。皇上后宫佳丽三千人所言非虚,为了雨露均沾,唐朝后宫是有侍寝顺序的。
一般是按照月圆月缺来定,每月的前十五日为渐满,后十五日为渐缺,所以从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轮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则反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皇后及三夫人有优先权,九嫔以下则“九九而御”,即每九个人共同承恩一夜。所以在侍寝方面皇上是没有那么多自由的,多半不会夜夜召郑婉言侍寝,更没有时间和武才人“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