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双面人生 带血的王位和博大的帝王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皇帝,因为他有贞观之治,他有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伟大事迹!但他并不是一个神,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的一生是有功也有过,有光彩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的。其实看历史发掘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观察和分析历史的阴暗面,一般历史对皇帝这方面比较避讳。
首先来讲讲李世民的夺嫡历程!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说到李渊,打个叉,很多野史里说唐国公李渊支持隋文帝杨坚的太子杨勇而得罪杨广,杨广伙同他三叔杨素、及宇文化及进谗言,编了个儿歌“季无头,海无边”,无非是暗示李渊会对国家不利等等,杨坚相信了,但他杀错了人,杀了李浑,并把所有李姓掉走,贬职!李渊被贬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这段历史也无法完全考究,个人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身为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天下大乱之时随父兄一起起兵,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战功。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本来,长幼有序,长子即位,没有异议,再说李建成也不是一个无能之人,也能吸引魏征等人为其卖命,只因为后来李世民又在消灭诸侯中立下很多战功,至此,声威大振,大有盖过太子李建成的势头。另外大臣里也分为两派,矛盾不断激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史书上讲首先是李建成先动的手,毒酒和劣马事件,个人感觉这段历史有很大问题,毒酒喝下竟然毒不死李世民,还有劣马事件更离谱,一个常年征战的统帅,怎么会不识马?然后就是李世民向李渊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这个也让人无法理解啊,后宫深院,你李世民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在后来就是李世民策反了太子亲信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并在玄武门设伏,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就是进宫逼自己的父亲让位,并冠以禅让之名,明正言顺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我引用一下一个网上看到的《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一文,部分内容如下“首先,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以其亲信重臣房玄龄为代表的一批文史馆官员奉命删略〈国史〉,编纂〈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其字里行间对建成、元吉多有贬低之词。
所谓’语多微文’(宋代史学家评〈国史〉等书时原话)。而新旧〈唐书〉都是在〈国史〉的基础上增添、删减而成。所以,新旧〈唐书〉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可信度和真实性实在值得我们斟酌。李世民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夺嫡称帝的野心。武德四年平定王世充时,李世民就和亲信房玄龄拜访了一名叫远知的道士。
远知对李世民说,你将作太平天子,愿自惜。李世民“眷言风范,无忘寤寐”。攻下洛阳以后,李世民又设天策府,广招天下豪杰猛将;创建文史馆,招揽天下文人贤士;空余时间便和这些文臣武将商论古籍、纵论前朝得失,俨然一副小朝廷的样子。要是李世民没有野心,他何必搞这么多事来招太子和皇帝的忌讳?他难道不知道,这样搞会引起建成的反感?在中国历朝历代如果没有野心哪个皇子敢招皇帝、太子的忌?”
所以本人觉得李世民的夺嫡过程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在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时,就有学者说李世民就有为改史而杀史官的事,但我查了好多资料也未看到这方面的确切根据。但李世民的确开了一个皇帝公开干涉写史的先河。贞观十七年房玄龄负责监修国史,唐太宗问房玄龄说:“以前史官记载的历史,为什么不让皇帝看啊?”
房玄龄对唐太宗说:“史官对好坏实事求是,皇帝见了肯定会生气的!”结果唐太宗为自己辩护说:“我为人和前面的帝王不同,我想自己看看历史,知道到前面犯得错好引以为戒,你可以给我看看!”
结果谏议大夫朱子奢看不下去了,对唐太宗说:“您有丰功伟绩,没有什么过错,您看起居注本来没什么影响,但如果以后,子孙后代都扬长护短,史官都顺皇帝意思,只想着自己保性命,不敢如实记载,那以后历史还有可信度吗?”
没想到唐太宗不理睬,逼房玄龄与给事中许敬宗将《武德实录》与《贞观实录》交了出来。当唐太宗翻阅实录,看到玄武门之变时命令削去多余的内容,就写事情过程。后来的帝王全都仿效,导致唐以后历史的可信度降低了不少,这个对后世历史影响很大!
下面简单讲讲唐太宗当上皇帝的政绩。
他上台后可谓政绩彪炳,开创了贞观之治,人人皆知!在民族问题上,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后又平定吐谷浑;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依附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
在国家治理和政治上他可以说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完美君主,知人善用,重用魏征,一个以前的政治死敌的手下,可见他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对待老百姓的态度也是出奇的好。
现在问题就出来了,一个处心积虑,杀兄夺嫡,逼父夺位的人,一个以“宁教我杀天下人,不教天下人杀我”为行为准则的这么一个人,可以初步断定这个人很凶残,心很狠,但这个凶残的人在即位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什么会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了,心胸一下子又宽广了呢?
一个残忍的杀手足的人怎么一下子爱护百姓,相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了呢?难道他吃了什么药了?这让很多人费解啊,按道理说,根据他上台的过程和所作所为来说,他应该是符合一个暴君的潜质的,可他却成了一个仁君,不得不让人感慨啊!
最近就有人提出了人格分裂一说,我感觉唐太宗李世民的确在很多方面有人格分裂的迹象,古代皇家的很多人就都有这种迹象。
依据玄武门之变的表现和执政后宽容的对比。即使是对待死对头颉利,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杀他,当然这里面有从民族政治方面考虑的元素。但兄弟之情不重要吗?难道皇家就根本不能有亲情呢?可对待百姓呢?亲人没百姓重要?还是亲人没社稷皇权重要?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表现也说明他对那段历史耿耿于怀!
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的情节,但他的确后来常做噩梦,以至于请高僧去天竺求经,我想他的初衷是要安抚自己的心灵而已,一个有罪恶感的心灵。但他又极力掩饰那段不光彩历史,干涉史官遍史,这又是否认罪恶的表现。一边想安抚和忏悔自己的罪恶,一边又想掩饰自己的罪恶。估计在他执政后的半辈子里都处在这种强烈的煎熬之中!这就是人格分裂的特征!
另外,他晚年发生的儿子之间的是非争斗也极大的伤害了他,当面对巨大的利益时,人可以践踏一切道德和底线。他的儿子们很好的向他学习了,而他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政变、废立、杀戮!
唐太宗是一个立下不世功绩的伟大帝王,他的功绩被后人广为传诵,大多数人都了解他的伟大,也有少数人在讨论玄武门之变时对他不耻,但又有几个人能理解他其实是一个生活在煎熬中的悲剧式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