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秦始皇是史书所称的“暴君”还是真实“千古一帝”?

2017-03-03 10:29:3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秦国开国皇帝秦始皇被史书称为“暴君”,但却是对待开国功臣最好的中国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但不对王翦、李斯等功臣下手,还赦免六国

秦国开国皇帝秦始皇被史书称为“暴君”,但却是对待开国功臣最好的中国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不但不对王翦、李斯等功臣下手,还赦免六国的贵族。

秦始皇“暴君”之名由何得来?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焚书坑儒”、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征劳役建造万里长城、熔天下兵器造十二金人等横征暴敛的独裁行为。

历史记载的”焚书坑儒“

“焚书”事件。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坑儒“事件。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需要注意的是,《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儒生。

这件事是由两个术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原来,秦始皇十分迷信方术和方术之士,以为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长生不死之药。他甚至宣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而一些术士,如侯生、卢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极力诳称自己与神相通,可得奇药妙方。但时间一长,他们的许诺和种种奇谈总是毫无效验,骗局即将戳穿。而秦法规定:“不得兼方,不验,辄死。”因此,侯生、卢生密谋逃亡,在逃亡之前,《史记》记载的侯生、卢生非议始皇的话来看,诸如:“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上乐以刑杀为威”,明显是用儒家口吻批评偏重法家的秦始皇。未可为之求仙药。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儒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儒生全部坑杀。此一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万里长城

秦始皇营修万里长城征调了全国的劳役,不仅耽误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严刑酷法怨声载道,传下历史”孟姜女哭长城“之说。

秦遗址仿制的十二金人

熔天下兵器造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造此十二金人是为了缴天下之器械。

秦始皇“千古一帝”之说

一.对于“焚书坑儒”的积极看法。秦始皇吞并六国后,需要全国一个声音以维护国家的统一。这与汉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大革“文化之命”。只不过一个是硬暴力、一个是软暴力罢了(笔者小时候政治书上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吃人的剥削社会,而现在翻转为从洋媚外)。所谓的“焚书坑儒”,据考证,在史记上记载的只是“焚《诗》《书》,坑术士”,后在伪《古文尚书》(宋时开始有怀疑,至清时方确定为伪书)的序中被误传为“焚书坑儒”。

二.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存夸大其词成分。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而考古发现所谓"项羽公元前206年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2006年考古队经过漫长的考察,以每平米五个探洞这样密集的探查下,除了发现土夯之外,没有其他。而《阿房宫赋》是由唐代世人李牧借古讽今,针对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而作。

三.万里长城的军事意义。还未有商鞅变法秦就需要防御西面的游牧民族袭扰,一统天下后需要防御更大范围的游牧部族,直到明朝还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可见万里长城的军事意义重大。

四.熔天下兵器造十二金人之说子乌虚有。要知道韩信在陈胜吴广还未起义的秦朝后期时就开始常常身配长剑四处混食,一个毫无背景的破落户都可以堂而皇之佩剑四处游荡而未被逮捕,可见秦朝禁止百姓携带私藏器械未必可信。

五.秦始皇善待功臣和六国贵族之旷古心胸。秦朝功臣王翦王贲父子,功高震主照样能得善终,李斯更是在秦后期大权在握。对待六国贵族,秦始皇只是把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

结语真正让史学家给秦始皇戴上暴君的帽子,应该是在“焚书坑儒”和赦免六国贵族的取舍之上,因为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想让民族大融合所以“焚书坑儒”烧掉六国遗民的“旧观念”,而史学家们觉得六国的书儒远比贵族的命重要啊(这里要提一点,历史上对坑儒还是存在争议,坑的并非是儒者,而是一些江湖术士以及散播谣言的人),这里就相当于走民族大融合选择的两个大方向杀贵族或者焚书坑儒来使六国遗民思想归化。秦始皇能善待功臣和六个贵族,不仅是他心胸宽广,也是他处置这个问题超越古今帝王的一份气魄,留下功臣和六国贵族,不仅告诉大臣们连六国贵族我都不杀你们还有什么理由背叛我,而且六国贵族还可以制衡一下开国功臣——要知道六国都是被这些功臣们灭国的,反叛秦始皇还得考虑六国遗民的清算。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