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拓跋珪 往谋士脸上吐唾沫的开国皇帝

2017-03-03 09:04:3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北魏拓跋珪的兴起,与后燕慕容垂的军事支持是分不开的,两个政权之间结为亲家,关系密切。随着北魏逐渐强盛,拓跋珪不甘心当慕容垂的附庸,

北魏拓跋珪的兴起,与后燕慕容垂的军事支持是分不开的,两个政权之间结为亲家,关系密切。随着北魏逐渐强盛,拓跋珪不甘心当慕容垂的附庸,想摆脱后燕。后来,因北魏拒绝为后燕提供马匹,后燕则伺机扣押了北魏使者,两国之间的矛盾已成白热化。

太元十九年(394年),后燕灭掉西燕,这样华北地区能与后燕争强斗胜的只剩下北魏了。慕容垂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于太元二十年(395年)七月,派太子慕容宝统帅精骑八万,攻打北魏。拓跋珪采取成功的突袭战术,于当年十一月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大败后燕,后燕死伤一万多人,四、五万人被俘,文武将吏被俘虏的就有数千人。

战争结束后,拓跋珪从后燕被俘的文武大臣中挑选出一些人材留下,其余的俘虏准备发给衣服、口粮,放他们回去。这时,谋士王建献策说:“燕国还很强盛。我们好不容易才打败他们,如果把这些俘虏放回去,就等于助长了燕军的势力,不如把这些人杀掉,燕军力量就空虚了。灭取燕国也就容易了。”拓跋珪听后,就命令士兵把后燕俘虏全部活埋掉。后燕由此元气大伤。参合陂事件后,后燕军民无比气愤悲痛,慕容垂气得吐血而死,太子慕容宝即位。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七月,拓跋珪称帝,正式与后燕平起平坐。不久,拓跋珪亲率四十万大军攻打后燕,一路势如破竹,并将后燕国都中山城(今河北定县)围困起来,久攻不下。与此同时,后燕内讧,慕容宝在内忧外患中带领一万多骑兵于隆安元年(397年)三月一天夜里从东城门逃窜,放弃中山,北走龙城(今辽宁朝阳),中山城一时无主,城内混乱不堪,甚至忘了关闭东城门。

城门大开,这是天载难逢的机会。拓跋珪本想借此空当连夜入城,但谋士王建“志在虏掠,乃言恐士卒盗府库物,请俟明旦,乃止”。王建出于私心,让拓跋珪失去了占领中山城的绝佳时机。结果第二天早上,拓跋珪准备入城时,发现城门已经关闭,气得拓跋珪哇哇直叫,没给王建好脸色。

城还是要攻打的。拓拔珪本以为城中无主,军心民心涣散,破城指日可待,不料后燕军民立开封公慕容详为城主,个个拼死抵抗,誓死守城,攻了几天也未能奏效。拓跋珪决定使用攻心战术,于是他派人登上攻城用的巢车,居高临下,接近城墙,向城里喊话说:“慕容宝已经抛弃了你们自己逃走,你们这些老百姓为何还不投降,岂不枉送性命!”城里的老百姓便都说:“我们这些无知的小民,只是害怕重蹈覆辙,又像参合陂那些人一样被活埋,所以拼死守城,苟延性命,也是迫不得已啊!”

本来攻城遭到挫折就很烦,一听城中军民这么一说,拓跋珪突然想起了两年前参合陂战役后谋士王建建议坑杀后燕俘虏一事,又联想到他前几日出的馊主意导致错失入城良机,气得拓跋珪“顾王建而唾其面”(《资治通鉴》),扭头冲王建脸上啐了一口唾沫,心想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当年出的狗屁主意!

《史记·李将军列传》云,“祸莫大于杀己降”,屠杀俘虏,不仅会使本国将军臭名远扬,也会激发敌对阵营的强烈反抗。在众目睽睽之下,拓跋珪作为皇帝,不顾礼统,不顾尊位,不顾举止,“顾王建而唾其面”,既有对王建忿恨的一面,也有深切意识到杀俘带来恶果的一面。

不久,慕容详见见拓跋珪军粮不足,派出步卒六千人袭击北魏军,拓跋珪将其击败,斩首五千人,生擒七百人,为了挽救参合陂的过失,拓跋珪将俘虏全部释放。十月,拓跋珪攻入中山,后燕投降北魏的公卿、尚书、将吏、士卒有两万人,拓跋珪“皆赦而不究”,从而赢得了人心,北魏也成为北方最强的大国。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