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是谁从蒙古帝国屠刀下拯救了数百万中原百姓?

2017-02-26 18:54:0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耶律楚材是元代的开国大臣和名相,人称“神人”。他的智慧和才能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萧何、诸葛亮、魏征、房玄龄等比较起来是毫不逊色的。但是

耶律楚材是元代的开国大臣和名相,人称“神人”。他的智慧和才能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萧何、诸葛亮、魏征、房玄龄等比较起来是毫不逊色的。但是,有关他的故事似乎在民间流传甚少,有关他的影视作品更是鲜见。这对一位历史名人来说,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都是很不公平的。所以,笔者把这位元代名相介绍给读者,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并从他的身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博览群书成“神人”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辽太祖阿保机长子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父亲名叫耶律履,在大金国为官,官至尚书右丞,60岁时由最后一位妻子杨氏生下耶律楚材。耶律履对这个小儿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长大后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想到《左传》里“楚虽有材,晋时用之”的典故,便给小儿子起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楚材”,字“晋卿”。

耶律楚材三岁时,父亲耶律履谢世了。耶律履为官清廉,又好施善,没有留下殷实的家产,因此耶律楚材被母亲带回了她的老家广宁山(今辽宁北宁市西部的医巫闾山)附近的龙岗。杨氏出生于书香门第,很有文才,是一位既严又慈、识大体、有远见的女性,她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耶律楚材身上。耶律楚材在广宁山龙岗一住就是十五年。他异常聪明,过目不忘,但在读书之初并不用功,很贪玩。母亲就给他讲人生之道,讲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而且陪着他攻读,每天都坚持到深夜。从手把手教儿子写字,到一字一句修改他的诗文,终于使耶律楚材能自觉地刻苦读书了。正是在母亲的殷殷教导下,耶律楚材通过博览群书,积下了满腹经纶,还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等,年纪轻轻就成了名闻遐迩的博学才子。

耶律楚材成长的年代,正是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列国纷争的动乱阶段。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成为全蒙古的“汗”(皇帝),尊称为成吉思汗,即后来的元太祖。就在这一年,17岁的耶律楚材离开了广宁,和母亲一同回到了燕京。根据金国定制,他本来可以顺顺当当地做官,但他不要这个特权,却请求参加正规的进士科考。金章宗觉得非常奇怪,就特别下了一道敕令,召耶律楚材与十七名官宦子弟入殿。金章宗亲自询问了几件疑难案件如何处置,只有耶律楚材对答如流,方法得当,金章宗十分高兴,当即让他做了户部掾吏(管理文书、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吏),后来又任命他为开州(金改澶州所置)同知,协助知州处理各种事务。

从1211年起,成吉思汗开始大举向金国进兵,昏庸的金主完颜永济为了躲避蒙军的进攻,决定把首都南迁到汴(今开封),耶律楚材的全家随之南下,只有他被任命为左右司马员外郎,辅助金国右丞相完颜承晖留守在中都燕京(今北京),这一年他才24岁。1215年,燕京陷落,耶律楚材同燕京一道沦入蒙古军的统治之下。他摒弃家务,谢绝交游,一心一意钻研起佛教来。通过近三年的攻读,他精通了佛学和儒学,形成了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思想原则,立志以自己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他开始寻找实现理想的机会。

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而且又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遣人求之,询问治国大计。经过一番对话,成吉思汗被耶律楚材的才能彻底折服了,亲切地称他为“吾图撒合里”(长髯人)。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次西征时值六月,在起兵祭旗这天早上下起小雨,而后转为大雪。好多人怀疑这次出兵可能不利,耶律楚材却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制胜的吉兆。”成吉思汗便决定不改变出征日期,从而获得了大胜。耶律楚材以自己所学的律历知识对金朝的《大明历》细加修订,著成《庚午元历》,请成吉思汗颁行。从此,大蒙古国有了自己的历书,东西数万里,天象不差,对军事、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大有益处。耶律楚材的许多预测被验证,使成吉思汗对他更加信任,多次称他为“神人”。

智劝拖雷移权,扶助窝阔台即位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按照蒙古的惯例,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获得了其父的直接领地,并且代理国政,史称“监国”。到了1229年,拖雷已监国两年,依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继传给太祖三子窝阔台,但拖雷毫无移权的迹象。耶律楚材清楚地认识到,汗位虚悬或错置,于国于民都不利,他决定完成太祖的遗愿,让窝阔台早日即位。

这年秋天,成吉思汗的本支亲王、亲族聚集到克鲁河畔议定汗位继承人。会议开了四十天,仍然未决。耶律楚材认为此事久拖,必然会造成窝阔台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便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劝拖雷。

拖雷知道他的来意,便冷冷地问:“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请讲。”

耶律楚材说:“明日为立新汗的最后吉期。错过明天,大蒙古国将会由大乱而一蹶不振,再不可能有新汗产生。”

拖雷知道耶律楚材从来不随便说话,但他还是悻悻地说:“父汗在世时曾经说过,你是天赐我家的。我从来不曾薄待过你,你为什么要和我分心呢?”

耶律楚材一笑,说:“在下若真是长生天赐给大汗家中的,也将属于大汗整个家族,不会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位。”

拖雷再也忍不住了,咬牙切齿地说:“可你在竭力推我三阿哈(窝阔台)即汗位,是吧?”

耶律楚材挺了挺胸,说:“确实如此,因为窝阔台可卜温是大汗生前指定的继位人!大汗生前有恩于在下,在下必须肝脑涂地来报答。所以我不能因为你已在监国就见风使舵,做出违背大汗的事来。”

拖雷恶狠狠地问道:“可你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吗?”

耶律楚材捋着雪白的胡子淡淡地说:“一死而已,也好早日拜见大汗。可你百年之后,将如何面对你的父汗呢?”

拖雷无言以对,愤愤地转过身去。

耶律楚材苦口婆心,一同回忆大汗对窝阔台的父子深情,终于把拖雷打动了,使他顺利把政权移交给了窝阔台。这样,窝阔台即位,是为元太宗。

以人为本,辅主治天下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时代才进入奴隶社会,窝阔台即位后,对如何治理国家一时摸不着头脑,全靠耶律楚材定国策、立制度,加速了这一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耶律楚材首先制定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对那些因法律不明而误触禁网,按当时的老规矩必杀无疑的老百姓,给予从轻处置,这是抑制蒙古一向滥杀无辜的有效办法。此项政策的实施,很快安定了人心。

一天,耶律楚材上谏元太宗,谈了当务之急、针砭时弊的十八条政事。这些先进的制度列为蒙古国的法令,为后来正式确立的元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次年八月,太宗到云中(今山西大同),各路课税使把征收金帛和粮食的账簿呈到他面前,同耶律楚材原定的数目完全一致。太宗大喜,夸奖耶律楚材说:“你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却把这么多金银绢帛和粮食征收上来,有谁像你这么能干呢?”为了表示对耶律楚材的慰劳和尊重,太宗亲自为耶律楚材敬酒,并郑重地将中书省的大印交给他,让他处理日常政务。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蒙古设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为百官之长。从此,朝中大小事宜,窝阔台必与耶律楚材商酌。

原先,蒙古凡是攻打城邑,城破之后,对城中兵民大肆屠杀,耶律楚材知道这样做会失去民心,就伺机进谏,革除此弊。这一年,蒙古军要征伐河南,耶律楚材为了避免屠杀无辜,建议将当地民众迁往山后开采金银,种植葡萄,既可不死,又可增加国家收入,窝阔台依计而行。次年春,蒙古军分数路扑向金都汴京,在将渡黄河时,又发出号令,对投降者一律免死。耶律楚材的这些措施,不仅挽救了众多百姓的性命,而且消除了中原人对蒙古军的畏惧和仇视心理,为蒙古军顺利南下扫清了许多障碍。1233年四月,蒙军攻入汴京,当时为躲避战乱留居汴京的147万人都保全了性命。1234年,窝阔台在耶律楚材的辅助下,灭掉了金国。还师的时候,河南的百姓大量逃亡。窝阔台很生气,下了禁令:凡逃亡之民以及收留资助者,灭其全家,乡社连坐。耶律楚材又进谏说:“河南既平,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大汗的子民,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呢?又怎么能因为一人而连累其他人呢?”窝阔台幡然悔悟,立即撤销了这一禁令。

耶律楚材重视人才,主张“以儒治国”。他对窝阔台说:“天下虽得之马上,而不可以马上治。”蒙军占领汴京后,金国最著名的大文豪元好问派人给耶律楚材送来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元好问《上耶律中书书》。元好问在信中向耶律楚材推荐了数十位金国各地的儒家名士,还建议要办学馆,讲习孔孟之道,逐渐改变蒙古人的观念。耶律楚材采纳了元好问的建议,使金国一大批人才保留下来。

另外,耶律楚材还在燕京等地建立编修所、经籍所,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文教事业开始兴盛起来。

经过耶律楚材多年的努力,儒学在蒙古上层政权中渐渐占了一席之地,使“武功”极盛的蒙古统治者,逐步收到了“文治”的效果。毫无疑问,这在汉人心理、舆论方面抢占了重要地位,对于以后元朝的统一、特别是一向疏于文教的蒙古族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台星折,万民悲

耶律楚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华,辅助窝阔台治理天下,但对于国于民不利的事情,他敢于进谏,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丝毫不比唐代的魏征逊色。

窝阔台八年,有个侍臣上奏,要增选美女,充用后宫,窝阔台诏令依奏实行,但耶律楚材却有意拖延不办。窝阔台十分恼火,言辞斥责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并不畏惧,进谏说:“已选美女28人了,足以备用,如再选美,臣恐扰民,正欲复奏。”窝阔台思考许久,点头答道:“此事就算了罢。”

不久,窝阔台又想向全国征用母马,中原一带农事繁忙,难免使农牧业失调。为此,耶律楚材规谏说:“田蚕之地,难以产马。如此行令,必然害民。”窝阔台这才取消了这一念头。

蒙族饮酒之风甚盛,窝阔台更是嗜酒如命。登位之后,竟然天天与大臣畅饮,直到大醉。耶律楚材屡次进谏,窝阔台就是不听。耶律楚材就拿着被酒浸泡而腐蚀的酒器,启奏说:“酒能腐蚀铁器,何况五脏?”窝阔台看了那酒器,终于悔悟了,当即对近臣下了每日限酒的命令。

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在蒙古军南下节节胜利的时刻,窝阔台突然一病不起,这年冬天竟死于外地行宫。窝阔台一死,他的第六后乃马真氏立即召见耶律楚材,征询汗位继承之事。耶律楚材说:“此非外姓之臣所应过问,自有先帝遗诏,望能遵嘱而行。”乃马真氏不从,竟然自己临朝称制。耶律楚材一时难以制止,只得徐图良策。

乃马真后重用奸商奥都刺合蛮,朝政日渐紊乱,国事日非。乃马真后竟将国印交给奥都刺合蛮,使他随意填写,擅发政令。耶律楚材反抗说:“天下本是先帝的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乱制度,臣不敢奉诏。”经他强争,此事才算终止。

作为一个正直的老臣,耶律楚材久见朝纲难申,终于忧愤成疾,于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抱恨而逝,卒年55岁。

耶律楚材死后,全国震悼,好多地方绝音乐、罢市数日,特别是那些儒生们,听到噩耗,无不落泪。

蒙古贵族崇尚武力,根本没有税制观念。窝阔台即位时,元朝中央对黄河以北的农业区还没有实行有效的统治与管理,当然也得不到任何赋税。窝阔台即位的第二年,耶律楚材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设立了十路征收课税所,各路课税所长官称“课税使”,都由耶律楚材从中原人中挑选任用,同时制定了盐、酒、杂税和地税的数目,由这些人负责征收。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