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弟弟 郑成功的弟弟留在了日本
郑成功的弟弟,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是他的负责郑芝龙外出行商时与他母亲相遇,生下了郑成功和他的弟弟七左卫门,但是只带了郑成功会国,他的弟弟就留在了日本,后来成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关于郑成功的弟弟的介绍。
郑成功
郑成功的弟弟
1630年(明朝崇祯三年)七岁的郑成功随前往迎接的堂叔父芝鹗乘船回中国,田川氏被日本德川幕府以“日女不入中原”为由而阻留在日本,年底田川氏生下次子七左卫门。
一直到了1645年秋(南明隆武元年十月)七左卫门十五岁时,郑芝龙再次派人致信请田川氏母子来中国与家人团聚,田川氏十分高兴并准备启程,但又遭日方阻挠,经田川氏据理力争,日方以田川氏若欲到中国,其次子七左卫门须留在日本为条件方许成行,企图以母子难以割舍之情,迫使田川氏放弃来中国的念头,但田川氏权衡利弊,想起丈夫及儿子的事业尚在开辟之际,需她伏侍晨昏,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忍痛割爱,只身来中国。
临行时,她珠泪满腮,再三叮嘱与外祖父生活的七左卫门叮咛:“呜呼,吾终舍儿矣!吾怜儿父及儿兄,亦怜儿,当岁以金若干托商船寄儿。呜呼,吾终舍儿矣!虽然,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七左卫门简介
七左卫门后来曾担任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从事中日贸易。在一官党的势力中,郑芝龙是规划其为贸易线上日方分部的主持人,当田川氏殉节与郑成功起兵抗清消息传到日本时,“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并多次致书兄长成功,要求回国参加抗清,七左卫门的请求惜不能如愿,仍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且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郑成功
七左卫门的儿子孙左卫门时恢复郑姓,取名道周,继续从事对外贸易。1696年七左卫门逝世。此后几代都担任长崎市与外国贸易有关事务的通事。七左卫门的七世孙郑江辅奉诏调入江户(现东京)担任德川幕府权人通事官职,从事外交与贸易工作。日本明治维新后,第八世孙郑永宁曾担任日本外务省书记官,代理公使等职。第九世孙郑永昌曾任日本驻天津总领事,郑永昌的二弟郑永庆在日本第一个从欧美引进咖啡,并开办日本第一家“咖啡茶馆”,经营咖啡和中国茶叶饮料,生意十分兴隆,郑永庆后移居美国,现子孙仍在美国旧金山。
郑永吕的三弟郑永邦曾任日本外务省书记官,郑永邦之子郑审一(第十世孙)一生未涉足政界,专心致志追求学术,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法政入学教授,与日本前首相岸信介是东京帝国大学的同学。郑审一与其长子郑喜一十分崇敬先祖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和不朽功勋,曾于1961年2月到台湾参加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荷复台的纪念活动,并会见台湾郑氏宗亲。郑喜一在日本产业经济新闻社从事研究工作。其弟郑邦夫(又名福住邦夫)在横滨一带从事建筑房产业。
郑成功的励志故事
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郑成功
“请父亲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