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中期李愬是如何雪夜平蔡州
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唐朝中期的政治局势。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唐代宗、德宗两代。到了唐宪宗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而平定吴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
李愬的画像
李愬的父亲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将。李愬因为父亲的战功,得以加官进爵。在李晟去世后,李愬和哥哥一起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后,才入朝为官。恰吴元济作乱,朝廷先后派出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皆无战功。李愬自告奋勇,接替了唐西路军的统帅。
李愬到任后,一方面安抚士兵,一方面接连攻打吴元济在蔡州以西的军事据点,攻下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等地,俘虏了敌将丁士良、李忠义、李祐等人,将他们收为自己麾下的战将。
之后李祐见奇袭蔡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自己亲自训练而成的三千精兵,在奇寒的天气下疾行数十里,冒着大雪占领了蔡州城。而当李祐占领蔡州的时候,吴元济却不以为然,他认定李祐不可能这么快攻下蔡州。直到唐军的号令传到蔡州内城之下,吴元济才开始准备抵抗,但为时已晚,为祸数十年的淮西遂被平定。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又叛,唐宪宗令李愬前去平定,李愬和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捷,斩杀万余名叛军。最后李师道被自己的部将刘悟所杀,李师道之乱被平定。
公元820年,李愬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第二年,幽州、镇州又发生了叛乱,田弘正被杀。李愬恰逢病重,他将自己的佩剑交给牛元翼,让他指挥平定叛乱。但由于李愬没能亲自指挥,所以未能建功。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阳去世,年仅49岁。
李愬怎么读
李愬是唐代中期的名将,首平淮西,再平李师道,镇魏博,为唐中期的统一有巨大的贡献。但是李愬怎么读呢?
《李愬传》的封面
李愬,用汉语拼音标注为lǐsù。因为李愬是唐代中期人,而李姓是唐朝的国姓。由此可以推论,李愬的先辈或是唐室的宗亲,或是立有战功,被唐王室赐姓。
因为“愬”这个字比较少见,也并非常用字,因此有很多人不知道李愬怎么读。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两个读法,一种是sù,另一种是shuò。一般在用这个字的时候,根据语境,两个读音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
首先来说一下shuò这个读音。当念成这个读音的时候,其表达的意思是恐惧的样子。在《公羊传.宣公六年》中,提到有“愬而再拜”这个词,也就是恐惧在下拜行礼。当时这个字的读法和含义有些用于名字中明显有些不太好。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生生活在恐惧和害怕之中的呢?因此,在李愬这个名字中,应该被读为sù。
“愬”字sù读音,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通假字使用,同“诉”。因此读成sù的时候,它可以被释义为诉说,倾诉。比如在《论语•颜渊》中,有“肤受之愬”之言。在《诗经•邶风•柏舟》中,有“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一句,可以解释为我本想想要向郑玄是诉说情况,谁知道他正好心情不太好。
除了诉说,倾诉的意思外,这个字还有向,往的意思,如潘岳在《西征赋》中一句“愬黄巷以济潼”。
因此,相对shuò读音来说,sù读音比较符合用于名字的习惯。
李愬雪夜平蔡州
李愬雪夜平蔡州是唐朝中期一次著名的军事行动,对唐军平定淮西吴元济作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一次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是一场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李愬雪夜平蔡州的图绘
吴元济为祸唐朝数十年,先后有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但久无战功。等到李愬前往的时候,他并不急于交战,而是安抚士兵,招降敌将。每次李愬俘虏敌将,总要询问蔡州的虚实。因此在发动奇袭战之前,他早已对蔡州的情况了然于心。
公元817年农历十月,这一天正值风雨交加之际,李愬以李佑的三千人为前队,自己的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的三千人为后队,向蔡州进发。这次行军,不仅军中其他将领、士卒概不知情感,连他们亲自率领的士兵们也不知道。一直行军到柴村的时候,李愬才向大家宣布,这次进军的目的是直取蔡州城下。
听到这个军令后,将士们都大惊失色,以为这一去必死无疑,但都因为害怕李愬的威严,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大军有行进35里,抵达蔡州城下。李愬令士兵击打城下鸡鸭池里面的鸡和鸭,让它们发出声音,以掩盖自己行军的动静。因此城里的淮西军士兵,对已经兵临城下的唐军置若罔闻。
抵达城下的时候,李佑、李忠义率先登上城头,杀死守门士卒,仅留下更夫继续敲更报时,以免引起敌人的怀疑,然后李佑等人打开城门,放唐军入内。
此时的吴元济,却还在睡大觉,当有人向他禀报说唐军兵临城下了。吴元济漫不经心地说,一定是俘虏和囚犯们在作乱,等天亮了把他们一起都杀个干净。当唐军占领了整座城池,吴元济还说,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了。直到吴元济起床,才听说唐军入城,才慌忙在内城阻止反抗。
这时,蔡州城内的百姓都感念官军的恩德,响应李愬的人达到上万人,因此他们一起帮助李愬攻城。他们把柴火堆在南门,放火烧毁城内。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李愬投降。
李愬雪夜平蔡州一战,奠定了他在唐朝中期的名将地位,也是他个人大放异彩的一场战役。
李愬的评价
李愬由于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功,成为了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后人对李愬的评价,也给予了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扬。
李愬的画像
一般情况来说,“二十五史”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因此我们先来看一下刘昫在《旧唐书》中对李愬的评价。在元和年间,唐朝得到了短暂的稳定和统一,这其中离开不当时许多名将的功劳,而李愬在这些人中,他的功劳是最大的,可以占据一半以上。再回想起他的父亲李晟,也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领,父子一起打造了唐中期的统一局面。如果这个时候再绘凌烟阁画像,李愬父子绝对可以位列其中。
在北宋时期修订《新唐书》的时候,关于李愬的列传,正好是宋祁掌笔,因此关于李愬的评价也是宋祁所写。他在《新唐书》中的评价主要针对李愬个人的用兵用人方面。李愬俘虏了吴元济的部将李佑,但是李愬并没有杀他,反而将他收为己用。当时有许多唐朝将领,都要求李愬杀死李佑,但是李愬没有同意。结果在平定蔡州的战役中,李佑率先登城,立下了大功。这正可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李佑之所以能得以在唐军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全都倚赖李愬的用人。
在中国历史上,如白居易、苏洵等著名的大诗人,也都对李愬的溢美之词不绝于口。诗人王建在看了李愬的事迹后,不由写下名诗《赠李愬仆射二首》,生动地描写了李愬平蔡的战役,也体现了王建对李愬的赞赏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