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多尔衮多舛的命运 多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2017-02-24 22:58:1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多尔衮是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

多尔衮是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并为大清朝的发展做出了十分卓越的功绩。那他为什么没有当皇帝呢?

根据朝鲜史籍《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时,曾遗命由幼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为摄政。但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等人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所以就支持皇太极登极。为确保多尔衮母亲不加反对,必须逼迫其自尽。多尔衮的母亲被逼着殉死,留下了只有15岁的多尔衮,父母的离世让多尔衮没有能力去争夺皇位。

当时的多尔衮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要想活命,以后为母亲伸冤以及自己有所作为,现在就必须委曲求全,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得到皇太极的信任。1628年,多尔衮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有战功,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的美号。天聪四年(1630年),攻打北京的大军班师回朝,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又大破明军。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多尔衮立下卓越战功。

年轻的多尔衮作战勇敢机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战功、出众的才干和对兄长皇太极的忠心,超越几位兄长,被封为睿亲王。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而当时皇位之争再次爆发,皇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豪格的有利条件是皇太极的长子,年35岁,屡立军功,有两黄旗支持。多尔衮的有利条件,他父亲努尔哈赤的时候,喜欢他,年龄32,战功卓著,有两白旗支持。

精明强干的多尔衮看到双方的实力对比相差无几。多尔衮若欲令智昏,强行继位,势必遭到激烈反弹。其后果无法预料。入关统治全中国是他们满洲(当时叫女真)人的的共同目标,而当时的明朝已经马上就不行了(因为两股农民起义军),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为了不使八旗内部分裂多尔衮才与豪格暂时不再争夺皇位,而另立一位对双方都不构成威胁的福临,(由于福临年纪小,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当然这与孝庄的努力肯定是分不开的。

入关之前不能做皇帝,为何入关之后多尔衮没有用篡权呢?顺治入京之前,多尔衮先行入关,重兵在握。表面看,这时候他篡位是没什么问题的。多尔衮有多少兵马?史载大约五六万人。满清当时一旗为7500人,五六万人应该算是倾满清全国之力了。但是,在这些大清的精锐部队里,真正忠于他的,只有他和多铎的两旗,也就一万五千人左右(满清旗主和旗人是主奴关系,策反是很难的)。而他面对的,还有虽然溃败但实力仍在的四十多万大顺军和五十多万南明军队。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态势下,篡位自立虽有天时,却无地利人和。反倒是立威扬名于后世的唯一正确选择。

顺治入京以后,表面看,多尔衮以皇父摄政王之尊,权倾天下,似乎帝位近在咫尺,其实未必。在天下甫定的新的政治角力场上,多尔衮的政治盟友其实并不多,除了死心塌地的多铎、摇摆不定的阿济格,大约就是以太后之尊幕后操纵政局的孝庄了。

多尔衮对济尔哈朗势力的排挤,对豪格势力的打击,只是政敌之间的争斗而已,远构不成对皇权的实际威胁。多尔衮当初跟豪格争夺帝位时,处于中间势力的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并没有支持他,就可以看出端倪。而孝庄表面的隐忍退让,并不等于缺乏力量。假设多尔衮此时想篡位,就是向至高无上的皇权挑战,就是谋反。孝庄以皇太后之尊,足以整合各方力量遏止他的野心。多尔衮死后其党羽迅速被诛杀干净,也显示他实在政敌太多。因此,他篡位成功的希望极小。

总而言之,多尔衮没有篡位,多尔衮没做皇帝。他从大局出发,为了刚刚入关清朝的稳定,尽管他手握兵权,他为了自己的民族而牺牲了自己的私利。多尔衮也许有野心,但是毕竟没有篡位。可以说他是大清国的功臣。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