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 他改变大唐历史却为守城池杀妾食肉留骂名
张巡,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唐朝名将,战败被俘遇害,谥号大都督、邓国公。张巡年轻时就博览群书,通晓兵法,作为开元年间的进士,本可以在朝为官,可他却说:“如今朝纲不振,为什么要在朝廷做官?”就因为这句话被杨国忠排挤出朝廷,到真源县去做了县令。安史之乱后,雍丘县县令令狐潮投降,县民不肯,于是他们找来张巡帮守城。张巡到来后,总共只有两千多人,而令狐潮的叛军有五万人,他立刻分兵几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叛军杀得措手不及。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巡坚守了两个多月。
令狐潮见两个月还不能拿下张巡,于是用以利诱,他跑到城下跟张巡说:“大唐气数已尽,你还坚守这座危城,有何意义?”张巡嘲笑道:“令狐大人,你一向以忠义自居,怎么会说出这等逆言,你的忠义知心在哪里?”竟然把令狐潮驳得哑口无言。张巡的手下看到敌人如此凶猛,己军完全没有胜算,也来向张巡劝降,最后却被张巡一刀砍了,从此没人敢再说半个“降”字。虽然士兵都心惊胆战,但必死守城之心更甚。
光靠意志是不能打仗的,没过多久,张巡的弓箭用完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敌军突然发现我方城头密密麻麻的冒出很多黑衣人,以为是我军来袭,于是万箭齐发,瞬间把城头的黑衣人射得千疮百孔,直到他们一声不吭,令狐潮才知道原来对方是稻草人,中计了!
守城将士把数千稻草人带回来,得了十万多只箭,这一役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精彩,但却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却是罗贯中为了小说艺术效果而虚构出来的,也许他还仿照了张巡这个故事呢。
又经过数个月,叛军来了助援尹子奇,而张巡跟睢阳、宁陵合兵,此时张巡这边有六千多人,尹子奇有十五万大军,这在比例悬殊的情况下,张巡仍然苦苦抵抗尹子奇大军。有一次张巡激励将士:“我们深受皇恩,应当以死报国!”他把士兵都打得鸡血满满,然后率领几千人冲向敌军十万之中,张巡还一马当先,奋勇无前,看到张巡此举,敌军哈哈大笑,所谓骄兵必败,果不其然,在张巡带领的敢死队纵横驰骋之下,叛军惊慌失措,连连败逃了三十几里。
虽然张巡英勇无比,但当时张巡在睢阳城中完全没有补给,而尹子奇的军队却可以休养生息,又过数月,睢阳城中都是食不果腹的羸弱士兵,连马匹,老鼠都吃完之后,士兵们个个饥饿难耐,愤怒和绝望压上心头,张巡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他绝对不会弃城投降!突然有一天,张巡扛着一大麻袋,往地上一扔,告诉士兵们这是食物,士兵迫不及待打开麻袋,眼睛瞬间变得通红——人肉,真的人肉!那是张巡的爱妾,短暂的沉默之后,士兵如饿狼般扑向那堆人肉,瞬间瓜分无遗。
在饥饿无援的情况下,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什么道德、愧疚又算什么,有了这个先例,从此睢阳变成一座人间炼狱,士兵们开始大量扑杀女人为食,女人吃完就扑杀小孩、老人,可以想象士兵们三五成群,坐在火堆前啃着一手一腿的恐怖情景。据《新唐书·张巡传》记载,在睢阳后面的两个月里,约有三万多女人老小被吃掉。
在此消彼长的环境下,张巡支撑了十个月,也就是300多天,最终睢阳城还是被尹子奇攻破,张巡被俘。在对面尹子奇时:“我志在生吞叛贼,只恨力不从心!”为了这誓言,传说张巡每次作战前必把牙齿咬碎,尹子奇撬开其嘴一看,果然只剩下三四颗牙,竖然起敬,他劝张巡投降,但张巡誓死不从,最后左右均说:“张巡深得军心,若留此人,后患无穷!”尹子奇思来想去,还是杀掉了张巡,据说张巡英勇就义,死时面不改色,终年49岁。
后世关于张巡的评价,褒贬不一,基本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极端。正方说张巡是军事天才,作战不墨守成规,常常出奇制胜,可称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若非他坚守睢阳十个月,当时日落西山的唐王朝立刻会失去江淮地区的供给,甚至有王国灭种之忧,所以张巡挽救了整个大唐江山,使唐王朝多延续了140多年,是历史上的有功之臣!反方说张巡吃人,违背人伦常理,虽说万不得已,就算按照当时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被吃掉的人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这种行为已经突破了作为人类的底线,应当受到道德的强烈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