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开国皇帝刘邦杀了哪些有功之臣?为何没有杀张良

2017-02-21 14:36:2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

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第二年,韩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贬官入狱,5年后,皇后仍旧心中不甚惶恐,遂将其骗至长乐宫杀害,且惨遭株连满门抄斩。

此后,刘邦不断残害功臣贤将,唯恐其部下为异己叛变,令朝中人心惶惶,当年为其开国打天下的将士们四下寻活路,韩王信生怕自己也难保生命,索性投降于匈奴求一活路,谁知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同样因恐惧降于匈奴的还有汉高祖的老乡卢绾,二人患难与共,在刘邦逃亡时便陪同他直至称帝,受封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无奈,最后也是同样下场被杀害。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陈豨反叛时未听其相劝一同造反而是继续忠于刘,刘邦听闻此事后非但毫无感激之心,却将其剁为肉酱分给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难以幸免,于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结果刘邦御驾亲征将其平定。正是如此,在汉朝建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当初生死追随在刘邦身旁征战的功臣纷纷死在他的手下。

太史公曾经将韩信、张良、萧何评价为“汉三杰”其中推韩信为首,刘邦曾经公开表示,吾不如韩信,这样一位运筹帷幄的谋臣,刘邦为什么杀韩信呢?其实刘邦杀韩信并不是一时冲动所为,而是蓄谋已久的。韩信家境贫寒,在反秦的斗争中投奔了项羽,但一直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在萧何的推荐和保举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为他出谋划策,韩信军事才能卓越,清楚的分析了两军形式,为刘邦大军立下汗马功劳,但韩信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军事家,他并不满足现状,逐渐引起刘邦的猜忌。

在刘邦统帅大军被项羽团团包住不得脱身的时候,向韩信求助,韩信却把握时机,非但没有派兵帮助刘邦,还要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借口是方便整理齐地的事务,刘邦看出了韩信的不臣之心,愤怒不已,无奈自己还被包围,在陈平的劝说下,索性大笔一挥,封韩信做了齐王,韩信见状立刻出兵解围,但刘邦心里已有怨怼。刘邦与项羽对决时,本来约定同时出兵的韩信未遵守约定,刘邦吃了败仗,韩信故伎重演,向刘邦讨要好处,刘邦一举攻破项羽大军,统一天下,此时,韩信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削弱了,刘邦对他已经起了必杀之心。刘邦借做梦怀揣韩信谋反的信,将他扣押了,吕雉趁刘邦在外,偷偷摸摸将韩信杀了。只留下“狡兔死,走狗烹”的诗句来惊醒后人了。

众所周知,刘邦晚年变得爱猜忌、多疑,不再信任当时一同征战沙场的功臣将领们,唯恐异己叛变,于是有众多功臣诸侯纷纷被害,韩信被杀,萧何入狱,那么身为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下场如何,有没有被高祖所杀呢?对于张良之死,通常有两个说法,一是安享晚年,居官善终;还有一个说法是功成身退,隐于山林。

张良为人深明大义,了解刘邦的心思,在高祖登基后,便选择了明哲保身的从政之路。张良为人聪明,懂得察言观色,天下初定后便假借自己身体羸弱之名极少出门参政,随着汉高祖政权逐渐稳固,张良便从师者退居宾客,对天下大事极少出谋划策,不左右刘邦的决策,保持着可有可无的角色与时进时退的姿态。在刘邦斩除异姓王的过程以及皇室斗争中都极少参与,尽量避免被卷入其中,也使自己没有给刘邦带来威胁感,免于被诛杀的下场。

张良在刘邦有意换太子时,考虑到天下未稳,各项制度尚未完善,如若发生此事则下场很严重,于是答应帮吕后出谋划策保住了太子之位,也正因此赢得了吕后对他的敬重。有传言称张良协助刘邦平定天下后,便功成身退,追寻其道教先师,隐居于通城一风景秀丽的黄袍山隐居下来,该山甚至以其师命名为张师山。张良还在此修建道观,创办书院收学生,从此不闻天下政事,安生于此。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