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国力究竟有多强
1、齐桓公
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进国家的统一,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逐渐强盛。
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最先成为霸主。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
晋文公(是《左传》载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记》载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汉族,姬姓,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在齐国受到齐桓公热情招待,齐桓公死后齐国混乱,重耳逃出齐国,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
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亦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3、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史记》中记载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4、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5、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还是缪氏祖宗。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争霸于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