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三姓家奴蜀汉抛弃曹魏热捧 诸葛亮却见死不救

2017-02-18 16:54:2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孟达在《三国演义》中不是什么主要人物,但是他的故事却颇具色彩,结局也非常的耐人寻味。他原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一名将领,与法正是同乡

孟达在《三国演义》中不是什么主要人物,但是他的故事却颇具色彩,结局也非常的耐人寻味。他原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一名将领,与法正是同乡好友。他也曾与张松、法正一起密谋迎接刘备入川推翻旧主刘璋。益州之战结束后,孟达被委任与刘封一起镇守上庸。但是,就在关羽攻打襄樊并派廖化前来救援之际,孟达却鼓动刘封拒绝派兵援救。后来又伙同申耽、申仪两兄弟背叛蜀汉转而投靠曹魏,。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吕布来做参照,孟达也称得上是一个“三姓家奴”了。

不过,他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在小说的第九十四回,孟达又因受到曹魏朝臣的妒忌,主动写信给诸葛亮,打算重投蜀汉的怀抱。但此时诸葛亮意识到孟达的危险,派人写信给孟达,让他尽快行动,免得被司马懿算计。但孟达不以为然,反而回信嘲笑诸葛亮多心。诸葛亮闻讯,掷书顿足。事情的发展也正如诸葛亮事前预料的那样,司马懿六天内就赶到了新城,将孟达包围。尽管孟达首战射死了大将徐晃,但很快就人头落地,死于非命。这就是小说中著名的“智擒孟达”。

智擒孟达,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罕见的以快制快、先机破敌的经典战例,不但体现出了《孙子兵法》中“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军事思想,同时也饱含了作者罗贯中对军事理论的深入理解。难怪自《三国演义》流传后,很多人都将其当成是一个军事教科书来进行阅读和研究。在历史记载中,孟达确实是死于司马懿之手,但起因和过程中小说中的差距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事件起因。

孟达投降曹魏后,受魏文帝曹丕的宠信,并与桓阶、夏侯尚等曹魏大臣交好,被委任为新城太守。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曹丕、桓阶、夏侯尚等人的去世,孟达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微妙。他不仅收到一些曹魏大臣的排挤,魏兴太守申仪也因孟达不和而时常在背后告状,使得孟达心神不定。此时,诸葛亮多次写信给孟达,希望孟达能够反叛曹魏,回到蜀汉的怀抱。蜀汉重臣、孟达的好友李严也参与了策反孟达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孟达逐渐打起了回归蜀汉的念头,并与诸葛亮等人多次通信联络。后来,诸葛亮便利用孟达与西城太守申仪之间的矛盾,派出郭模前往西城诈降,并将孟达谋反的打算故意泄露给申仪,想以此断了孟达的后路起兵造反,没有犹豫后退的机会。

果然,申仪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曹魏朝廷。为了解真相,司马懿派出参军梁几进行秘密调查。孟达闻讯后非常恐慌,准备立刻举兵造反。他写信给诸葛亮,说司马懿驻守的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距新城则有一千二百里之遥。就算司马懿听到自己起兵的消息,他也应该先上奏魏明帝曹睿,这样来回往返,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那时候自己早已经准备充足,足以应付。此时,对孟达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的司马懿为了稳住孟达,就写信给孟达进行麻痹。司马懿在信中谎称郭模纯属诬告,让孟达不要轻信。孟达接到司马懿的来信后信以为真,举兵之事也变得犹豫不决。

正当孟达举棋不定之时,司马懿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新城进军。就连司马懿的部下都感到非常困惑,部分将领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先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之后再采取行动。而司马懿却早已下定决心,仅仅八天时间司马懿就从一千八百里外的宛城赶到新城并将孟达包围。

对于司马懿大军的突然到来,孟达猝不及防。他后来再给诸葛亮的信中惊叹:“仅仅八天时间司马懿就兵临城下,真没想到他怎么就这么快!”不过,由于新城地区地势险要,尽管孟达仓促应战,但仍然可以凭借地利与司马懿周旋。孟达在新城坚持了十六天时间,最后因为外甥邓贤、大将李辅的出卖,城破被杀。

孟达就这么将自己活活作死。而远在汉中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态度呢?历史记载给了后人四个字的答案:见死不救!陈寿的《三国志·费诗传》中说,在得知司马懿包围孟达后,诸葛亮认为孟达此人没有诚信,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进行援救,说白了也就是见死不救。《水经·沔水注》中也有一个记载,说东吴军队曾经在木阑寨援救孟达,但是对蜀汉军队是否也参加了援救只字不提。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