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的敲门砖 给胡适送“大礼” 数学零分也录取
吴晗只得转考清华大学,成绩仍是文史、英文皆一百分,数学零分,不过,清华破格录取了他。胡适去信清华校长翁文灏,请后者大力培养吴晗,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他的经济问题。
在位于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念书时,吴晗经常旷课,还学会了吸烟、打麻将。若不是因为他的国文、历史两科成绩优异,他早就被开除了。1927年中学毕业后,吴晗想继续求学,而父亲出于经济原因,只希望儿子能拥有一个小学教师的饭碗。父子之间大吵一架,吴晗随即离家出走。那晚大雨滂沱,家人以为他掉入池塘淹死了,打捞了一晚上。
几天后,父亲收到儿子的信,吴晗说自己打算到天台山当和尚,那里有学问渊博的师父。因为同学的接济,吴晗最终没有出家,而是考上了杭州的之江大学。
一年后,之江大学停办。吴晗怀揣着剩下的资费,来到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在那里遇到了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
1930年3月,21岁的吴晗第一次给胡适写信,说自己打算认真校读《佛国记》《大唐西域记》等佛学典籍,请胡适给予指点。
此后不久,胡适辞职,回到北平。于是,吴晗决定转学燕京大学。然而,以他在中国公学的“丙等”英文成绩,根本不可能被教会办的燕京大学接收。
还好,他去北平前,请中国公学的另一位教授写了推荐信,得以见到异常爱才、时在燕京大学执教的顾颉刚。在顾先生的安排下,吴晗在燕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差事。
顾颉刚在一篇文章中提及明朝著名学者胡应麟的生年当在60岁以上,而吴晗在燕大图书馆看到的史料则说,胡应麟死于1602年,享年52岁。这个在今天看来或许并不重要的问题,恰恰是胡适、顾颉刚等权威学人的兴趣所在。吴晗似乎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尽搜有关胡应麟的资料,写成了一本《胡应麟年谱》。
书稿完成后,吴晗即刻呈送胡适,希望胡适能“费一点功夫,多多指教”。
这本年谱真是深得胡适的喜爱!胡适此前曾“大胆假设”胡应麟死时约50岁,可惜并无时间去搜查证据,现在吴晗不仅“帮”他验证了假设,而且初步厘清了胡应麟一生的行踪,胡适怎能不对吴晗怦然心动。
收到书稿的第二天,他便欣然提笔致信吴晗。
诚心一片的吴晗终于赢得了胡适的器重,得以拜入胡适门下。
1931年初,吴晗决定辞去燕大图书馆的工作,投考胡适主持的北大文学院。结果,他的文史与英文皆考了满分,但数学却是零分。北大的规定是,只要有一门零分便不能录取,胡适也不愿坏了规矩。
吴晗只得转考清华大学,成绩仍是文史、英文皆一百分,数学零分。
不过,清华破格录取了他。
胡适去信清华校长翁文灏,请后者大力培养吴晗,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他的经济问题。
在胡适等人的提携下,吴晗逐渐成为备受学界瞩目的学术新星。
正因为有胡适等人的关照,当一般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人生难题时,吴晗丝毫不用担心毕业后的去向问题。1934年毕业前,傅斯年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就有意聘请吴晗。不过,最后还是清华史学系得到了吴晗,让其担任助教,主讲其擅长的明史研究,月薪100元,比一般的助教高出40元。不久,他又升为讲师,月薪125元,足够应付当时的各类开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