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潜伏在何应钦身边的“红色特工” 长期被父母误解

2017-02-17 16:36:3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一封家书,纸短情长,记录了烈士的心路历程,更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现代快报联合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

一封家书,纸短情长,记录了烈士的心路历程,更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现代快报联合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推出“红色家书”栏目。

在这些家书中,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有远方游子对父母的感恩挂念,有爱人伴侣间的相濡以沫,还有同胞手足间的思想碰撞……雨花英烈们有着普通人的悲欢喜乐,但又有着超越普通人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展示了他们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高贵情操。

今天的家书是“红色特工”冷少农分别写给母亲和儿子的。

潜伏在何应钦身边的“红色特工”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电视剧《潜伏》的结尾曲,似乎唱出了“红色特工”们的心声。冷少农就是其中一员。

冷少农(1900—1932),贵州瓮安人,中共党员,他长期潜伏在南京国民政府内部,进行秘密谍报工作,被誉为安放在敌人心脏的“定时炸弹”。

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遇失败,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冷少农奉周恩来指示潜入那时犹如虎穴龙潭的南京,开展地下工作。

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是贵州人。冷少农利用与何应钦的师生和同乡关系,打入国民政府军政部任秘书,巧妙周旋在国民党高层中间,获取了不少重要政治军事情报。

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就与冷少农有关。当时蒋介石发誓3个月内消灭红军,关键时刻冷少农将国民党第一、二、三次围剿红军等机密情报送了出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红军反“围剿”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他牺牲12年后,母亲才知道

冷少农烈士的长孙冷启中,如今仍居住在贵州瓮安。昨天,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爷爷自从25岁投身革命后,一直到32岁牺牲,之间从未回过家。“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奶奶,以为他在南京贪图荣华富贵,忘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于是写了一封长信骂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

收到来信后,冷少农内疚不已,给母亲写了数千字的长信,信中写道:“你老人家和家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种的讨饭的痛苦……我因为看着他们这样的痛苦,心里特别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

然而,冷少农不能直接向母亲说出自己不能尽孝的原因,只能委婉地解释自己的工作,用生活中的实例和浅显的道理,向母亲进行耐心的解释:“已经把生命许给了为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事情,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拳拳之心,这段话也让冷启中印象深刻。

冷启中说,直到爷爷牺牲后12年,他的太奶奶才知道了这个噩耗,悲痛欲绝。然而,冷少农的真实身份“红色特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家里人才知道。

他给儿子写下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冷启中的父亲冷德苍,是冷少农烈士唯一的儿子。冷少农离开家时,他才5个月大,之后再也没有父亲的陪伴。

冷少农清醒地知道,身处龙潭虎穴,从事无比凶险的情报工作,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生命,自己也许等不到孩子长大的那天。于是,他在1931年1月8日给儿子写下了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信中,他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和期盼。“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

此外,他在信中叮嘱儿子:“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求解决。”这既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和发展的期望,更代表了一个年轻的革命者对下一代寄予的厚望。

长孙冷启中:

“爷爷的话我们一直记在心里”

这么多年来,爷爷信里说的话,我们一直记在心里。这些信件的内容我也常会讲给孩子们听,每隔一年也会带着后辈来雨花台烈士陵园拜祭,希望他们能用烈士后代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其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