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三国荀勖 功过三分何足道远

2017-02-15 04:05:2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而对于贾充嫁女一事,与其说是荀勖为求自保而给予的建议,不如说是他顺应晋武帝司马炎的意思,劝说贾充做出选择罢了。贾充先后有两个妻子,

而对于贾充嫁女一事,与其说是荀勖为求自保而给予的建议,不如说是他顺应晋武帝司马炎的意思,劝说贾充做出选择罢了。贾充先后有两个妻子,前妻为李丰之女李婉,坐事被流放,贾充才娶了广城君郭槐。他与李婉育有一女,名叫贾荃(甲醛?),是齐王司马攸的王妃。司马攸严格说来是武帝司马炎同父同母的兄弟,但因为晋景帝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便将司马攸过继给了他。司马攸为人聪慧,少年时代就很有声望,如今因为太子司马衷愚钝,在司马炎的继承人的选择上,有些朝臣便偏向了齐王司马攸。这让司马炎的神经相当紧绷。正如前文所说,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军功政绩的皇帝,司马炎所能依靠的,只有如贾充荀勖这些姻亲旧臣,如果贾充因为贾荃的缘故转而支持司马攸,那么司马炎一支就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炎才会希望同样借助姻亲关系来牵制贾充,因而借素来与贾充不合的任恺、庾纯之手,逼迫贾充出镇关中。如果贾充不愿前行,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衷。这一点从贾充留居洛阳后,任恺调任,庾纯免官也可窥见一斑。

因此与其说荀勖谄事贾充,不如说荀勖一直都是司马炎的坚定拥护者。而在是否改立太子一事上,荀勖也替司马炎背上了骂名。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与皇后杨艳的次子,因长子悼毗陵王司马轨早殇而被立为皇太子。他生性愚钝,不知政事,曾在战乱时问左右说:“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对这样一个储君,朝臣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甚至连晋武帝司马炎自己也很是拿不定主意。《晋书》中记载,晋武帝曾以政事考验司马衷,司马衷不知如何回答,而当时为太子妃的贾南风命东宫左右以古文释之,给事张泓却说:“皇上向来知道太子愚钝,如果现在引用文义对答,皇上一定会有所怀疑,不如直接用白话回答。”贾南风从之。晋武帝看后十分高兴。“太子遂安”。这样的试探不止一次。晋武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后乱国”,向来知道太子不敏,恐怕后来引起国家动荡,便命荀勖与和峤一同前往观察,荀勖盛赞太子之德而和峤说太子还是如当初一般愚钝,因此天下贵和峤而轻荀勖。但从《晋书》武帝的传记中来看,无论试探结果如何,司马炎对司马衷的愚钝都心知肚明,“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知道他不能担国之大任,但因为皇孙司马遹聪明睿智,因此无废立之心。

司马衷生于曹魏甘露四年(259年),司马遹生于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到司马炎去世的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马遹才12岁,而司马衷更是正值31岁的壮年。尽管《晋书》为了彰显司马遹自幼聪慧,曾记载过一件事。一次,宫中失火,司马炎登楼而望,年仅五岁的司马遹牵着他的衣服将他带入暗处。司马炎问他为什么,他说此时起火,应当防备非常。若是您在明处,恐怕会有危险。司马炎因此而感到十分惊奇。但因此说司马炎觉得司马遹聪明而坚持传位司马衷,显然不足以让人信服。司马炎之所以坚持让司马衷成为下一代君主,更有可能的是第一,自古以来“废长立幼,取乱之道”;第二,当时有很多支持司马炎同母弟齐王司马攸的朝臣,如果废司马衷而改立其他皇子,为什么司马攸不能取代司马炎而登上帝位呢?因此这个考量,恐怕才是司马炎坚持传位于司马衷的最大原因。而荀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再一次执行并支持司马炎的决定罢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炎在执政后期,渐渐疏远了贾充。《晋书》中记载,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春天,司马炎患病,竟因疾疫废朝,可见病情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形下,“朝廷属意于攸”,朝臣大多希望齐王司马攸能够继承皇位。河南尹夏侯和更是对贾充说,你有两个女婿,亲疏都是一样的,“立人当立德”。而贾充则一反当初坚定支持司马炎的态度,保持了沉默。也正是因为这次沉默,在司马炎病愈之后,将贾充贬为光禄勋,夺了他的兵权。贾充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咸宁三年(公元277年)的时候,以日蚀为由表请逊位,朝廷不许,不久又宠幸更胜从前,朝臣侧目。但这时司马炎对贾充的宠幸,显然已经不比从前。不仅如此,尽管荀勖因为病中尽心侍奉司马炎而获得了五百匹绢的赏赐,但司马炎对于自己的姻亲旧臣,已经不那么信任了。他转而倚重起外戚杨骏诸人,“骏及珧、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但司马炎也明白,杨骏在朝中素无威望,且羽翼未丰,自己此时仍然需要依靠贾充、荀勖等人,因此才会在咸宁三年对贾充继续示以恩宠。

一直到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贾充去世,司马炎才开始有所动作起来。首先,他打算废去太子妃贾南风。根据史书的说法,司马炎一是觉得贾南风善妒,二则是考虑到司马遹并非贾后所生,恐怕后来会有祸端,便与心腹商量废后一事。或许贾南风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的确未加爱护,以至于其母广城君郭槐也曾屡加规劝,但如果真是这样,为何不在之前就做出这样的决定?唯一可能的,就是贾充去世,而杨氏羽翼渐丰,司马炎需要进行一次政治变革,将重心从之前以贾充荀勖为核心的姻亲旧臣改为以杨骏为首的外戚了。

荀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极力反对废后一事,“与冯紞等谏请,故得不废”。但事实上,不止荀勖,贾南风没有被废,杨家也出力不少。皇后杨芷曾对司马炎说,贾妃年少,嫉妒乃是常事,更何况贾充有助于社稷,“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而她的哥哥杨珧更是直白地提醒司马炎,“陛下忘贾公闾耶?”当年如果没有贾充指示成济刺杀高贵乡公曹髦,司马氏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得到天下。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司马炎不得不放弃废黜贾南风。也有可能是,这一次废黜,只是一次表态,它标志着以贾荀为首的旧臣,从此失去了君王的眷顾。

太康八年(公元287年),在担任了二十余年的中书监后,荀勖被调任为尚书令。这次调任,标志着荀勖被逐出了司马炎的政治核心。也因此当有人祝贺他自中书监升任为尚书令时,荀勖恨恨地说:“夺我凤皇池,诸君贺我邪”!两年后,也许带着些微的无奈与不满,荀勖离开了人世。司马炎对于这个终其一生都忠于他,支持他的朝臣,给予了相当的优厚——诏赠司徒,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钱五十万、布百匹。遣兼御史持节护丧,谥曰成。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西晋开国功臣,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

我们无法得知,在尚书省最后的时光里,荀勖回想自己一生,是否有心存悔意。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称赞他说,这个孩子很有前途,未来大概可以获得和他的曾祖父曹爽一样的名声。但政治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尽管他从始自终都未曾背叛司马炎,对他的旨意忠实执行,但无论在当世还是后来,佞臣二字始终与他如影随形,甚至将八王之乱的根由归结在了他的身上。而他的才干,他的政绩,却被掩盖在了风评的表象之下,成为被历史湮没的又一粒尘沙。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