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把新疆留在了中国版图内
在清朝边疆危机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最大的一个亮点,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称之为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究竟是谁将收复新疆的重托放在了左宗棠肩上?是慈禧太后。是一直被后人认为卖国求荣的慈禧太后做出了收复新疆的真正决策,让左宗棠临危不乱、心无旁骛地展现他的作战韬略。在慈禧第二次垂帘听政前后,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边疆危机。清王朝就像一间破屋子一样四处漏风。到底先堵哪个漏洞,这个问题考验着慈禧的政治智慧。面对大臣们先“海防”还是先“塞防”的争论;慈禧如何权衡利害做出决策?面对外国势力的渗透,慈禧是强硬抵制还是妥协投降?
在外国侵略者觊觎中国边疆的情况下。清政府碰到了许多问题,在这些边疆危机中,慈禧所能做的就是力保国家版图不被列疆侵占分割。同治四年的时候.中亚的浩罕国将领阿古柏趁新疆发生反清起义的时候率兵侵占了新疆。而英俄两国都想通过阿古柏政权把薪疆从中国割裂出去。清政府不仅面临蒂新疆危机,东南沿海也是事发多端海防薄弱,所以必须在“海防”和“塞防”中作出抉择。这时的清政府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限的国力使得清王朝只能集中力量堵住一个漏洞。但是,无论是东南沿海还是西北边陲,都是中国至关重要的门户。在这僵持不下之时,慈禧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一场所谓“塞防”和“海防”之争,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应该先选海防。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正在进军平定陕甘回民起义,对新疆的情况了解很多,他认为新疆自古以来物产富饶,在战线上也非常重要,应该趁英、俄还没有完全介入的时候,及时地收复新疆。
两个朝廷重臣所上的奏折意见完全不同,慈禧对双方的意见进行了严格的平衡分析。左宗棠长期在西北用兵,他对予西北的形势了解非常多,所以慈禧感觉到左宗棠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要收复新疆,我们讲得彻底一点,新疆是大清版图中的很大一部分,失去这样大的领土,慈禧要落下千古骂名的。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她命令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把收复新疆的大权完全交给了左宗棠。在慈禧的大力支持之下,朝廷给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饷是比较充分的。
光绪二年二月,左宗棠将战略目标定在攻克北疆的乌鲁木齐。他任命自己部下大将刘锦棠作为主力,并且给他订了一个指导思想——“师克在和”,同时又给他订了一个战略方针,叫“取其要害”。光绪二年八月十八日,刘锦棠以及其他的部将一举收复了乌鲁木齐,到十一月,天山北路全部收复了,左宗棠就乘胜追击,分兵三路齐头并进。光绪四年的一月二日,除了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之外,新疆全部被收复了。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左宗棠成功地收复了新疆,所以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我们仍然可以为有着美丽而又富饶的新疆而骄傲。然而就在后世高度评价左宗棠的历史功绩的时候,不能忘却收复新疆的决策者——慈禧。时论说到边疆危机,往往指责慈禧一味地对外妥协,这一说法不完全合乎事实。
日本侵略琉球,转而侵略台湾,慈禧对琉球确实没有足够力量保护,但对台湾却指示刘铭传坚决抵抗,终使日本不能得逞。法国侵略越南进而窥视云南,慈禧暗助黑旗军抗法,宣布对法战争。最后,承认法国保护越南却不肯割地赔款,《中法条约》是历次条约中对中国损害相对最轻的。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片疆土后,为收复伊犁,慈禧指令崇厚赴俄谈判,订约后又不满崇厚失地太多,改派曾纪泽使俄,终于从虎口中夺回大部分领土。
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她开始的倾向主战,后来之所以主张列强调停,是因为知道无法战胜日本而希望依靠调停取得体面和平。打不过日本而不得不求和,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签订了最后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哪一个统治者甘心把国家领土白白送人?历史对慈禧的指责,丛集在权欲、专制、暴戾腐败等方面,说她“卖国”,至少应该说是被其所需。我们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一个问题人物,应该要采取实事求是、知人论世的态度,千万不要简单化、片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