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万万没想到 三国的第一军师竟是他

2017-02-14 15:12:3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三国里面有很多军师,为了争夺第一的宝座,几千年来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说郭嘉的,也有说荀彧、荀攸的。。。当然,司马懿、诸葛亮这种,不

三国里面有很多军师,为了争夺第一的宝座,几千年来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说郭嘉的,也有说荀彧、荀攸的。。。当然,司马懿、诸葛亮这种,不能算军师,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也是位响当当的大人物,甚至有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三国第一军师,这人就是贾诩。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姑臧这个地方,正处于中原和西域交界的地方,作为200年东汉王朝,行将就木的时刻,战乱四起,特别是整个凉州边界,军阀混战、外族劫掠、强盗横行、天灾不断,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活下去才是每天最需要考虑的,什么忠义、为国捐躯,那都是屁话。

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贾诩,和曹操几大军师之间,最大的差别:荀彧,一直是汉官,骨子里都是汉家王朝的正统思想,郭嘉的军师祭酒,是曹操发明的,生涯大部分时间,也是为曹操服务,思维方式,自觉不自觉的,就会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只有贾诩,无论是为李傕、郭汜,还是为张绣,甚至后来给曹操打工,都只是为了让自己舒服的活下去,因为没有精神束缚,所以,他可以纵横驰骋地展现自己的谋略才华。

三国志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贾诩年轻的时候,被举荐做了孝廉,可官没做多久,就借口生病,辞官了,没想到回家休养的路上,遇到了氐人,这氐人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一支,本想劫个财,遇到贾诩,估计东西也没多少,就想杀了贾诩。

小贾也不害怕,哐当一下从车里出来,对着那些人就说:我是段公的外孙,谁敢动我,送我回去,我家自会送钱感谢你们。这个段公,就是段熲。

关注历史崔公众号的朋友,应该很面熟,在东汉末年,这里有一位独自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大英雄,被誉为凉州三明之一,可惜因为和太监,喝过几次茶,宦官倒台的时候,被连累进去,也被咔嚓了。

这些氐人看着贾诩的神态气度,就真的放了他。

一败吕布

上回,历史崔讲《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说过,好军师的判断的标准,就是参与的战争,这方面贾诩最有发言权,每个战役都直接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依靠着美人计,王允终于干掉了魔王董卓,可惜这个王司徒既没有统兵的才能,也没有治国的才干,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开杀戒。董卓手下有两类兵,一个是自己带的凉州兵,还有一个就是吕布第一个义父丁原的人马。董卓死后,丁原的人马当然归了吕布,但是那些凉州兵就没那么好运了,王允恨透了这些当兵的,颁布了追杀令,董卓原手下李傕、郭汜带着3000飞熊军逃出了城,在城外,几个老伙计一商议,心灰意冷,都准备卷铺盖回家了。

就是在这样一片萧条中,我们的贾诩同志出场了。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迟也。”

他先是分析了下形势,现在已经颁布了海捕文书,这么分开了各自跑,迟早会被抓住了,咔嚓,那,咋办呢?郭汜、李傕素来敬重这位贾先生,静静的听着。此后,李傕郭汜联络外逃的所有凉州将领,总兵力十万余人,昼夜兼进,准备围攻长安。

长安城里,只有一个吕布和一个王司徒,在内应的配合下,长安很快被攻破,吕布只能转入巷战,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凉州兵的战斗力那都是杠杠滴,于是吕布被赶出城,京城又被一帮武人给占了,而且变本加厉,东汉末年的形势更乱了,此事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东汉的王,汉献帝。

无论是董卓或者王允,他们都算是有身份的名人,对汉献帝也有起码的尊重,李傕郭汜就完全不管宗教礼仪这一套,据说,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基本上死的差不多了。

那,贾诩在干嘛呢,"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李傕郭汜给的官"尚书仆射"他没要,却依靠自己的威望,尽量救了很多人,你说他图的是什么?

虽然贾诩直接参与了李傕、郭汜的反攻长安计划,但却成功避免了千夫所指,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依然还是正面的,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估计也就贾诩了。

二败曹操

第一仗攻破长安,东汉历史进入群魔乱舞的时代,这二仗打败的是三国时代,最大的枭雄,曹操。

离开凉州军后,贾诩做了老乡段煨(读wei,意思是在带火的灰里,烧熟食物,比如煨番薯)的幕僚,段煨这个人,表面上对贾诩恭谨有加,但是身在乱世,对身边的人都需要防上两手,何况是贾诩这种脑子特别灵活的,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卖了,所以处处防着他,贾诩觉得过的不自在,就跳槽去了张绣那。

瞧人家这日子过的,我们还在为找到个好公司而庆幸的时候,他已经在第三家公司,当幕僚了。

张绣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坏心思,凡事都听老贾的,凭贾诩的能力,在大公司里做个军师,那是妥妥的,但他却选择了张绣,唯一的可能就是,张绣好摆布,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的谋略才华。

而宛城之战,也是曹操这么多战役里面,输的最惨的一次,大儿子曹昂和贴身猛将典韦都死了,宝马绝影也没了。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庶出,刘夫人所生,由丁夫人抚养长大,能文能武,人孝顺、老爷子也喜欢,打仗都带着身边,积攒人品威望,基本都当第二代领导人来培养,如果郭嘉没死,曹魏的第二代就是曹昂+郭嘉的配置。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除此之外,贾诩对于曹操的战绩还有一个,当时张绣和刘表联合打败了曹老大,曹操什么人物,能打败他,简直就是祖坟冒高香了,张绣很高兴,无论贾诩怎么劝,都不听,执意追击,结果被曹操负责断后的精锐部队,打的稀里哗啦。张绣也郁闷啊,回到家,就对贾诩各种佩服,当初真应该听先生之言啊,结果呢,贾诩又劝老张,派骑兵再次追击,大获全胜,这回张绣和刘表都看不懂了:“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料敌于先,知己知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估计也就这么回事。

投降曹操

官渡之战前,局势已经渐渐明朗化,在北方,要么站在袁绍这边,要么投降曹操。

当时袁强曹弱,但是袁绍最大的问题,也是幸福的烦恼,就是作为中原的一面旗帜,来投奔他的人太多了,看看曹操那边,作为中流砥柱的谋士都是从袁绍那跳槽过去的,人才太多,引起的烦恼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勾心斗角,最后袁绍还是选择了和自己更为靠近的汝南帮。

其他人在袁绍那没前途,就只能跑曹操那谋个差事,毕竟对于像贾诩这样的人,自己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而贾诩对曹操的判断,以及曹老大后面的表现,都充分体现了贾诩对于看人的准确性:

“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此后,贾诩被封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在曹操那,谋士众多,也能做到物尽其用,荀彧、荀攸、刘晔、程昱、郭嘉等等,得到一个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曹操那却有这么多,众星捧月下,贾诩的光芒也就黯淡了,基本就属于领点福利,好好的过下半辈子。

这期间,史册上记载的,就只有赤壁之战前,劝阻曹操,以及离间韩遂马超。

贾诩是怎么死的

到了曹操晚年,贾诩也参与到太子之争,并凭借他的一番话,最后曹操才下定决心,立嫡立长,而曹丕也没亏待人家,一上位就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位列三公,公元223年,贾诩寿终正寝,76岁。

贾诩的晚年,虽然还是参与军机,曹丕东征时,还咨询贾诩,如果一统天下,是要先打蜀国,还是东吴,贾诩根据当时的形势,没正面回答,反而让曹丕先休养生息、发展好国力再说。

但是更多的,贾诩开始明哲保身,不结党、不营私,儿女婚嫁,都有意避开达官显贵,安安静静的过完了这一生。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