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李莲英 慈禧去世前就开始着手散财安排后事

2017-02-14 00:38:3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1911)(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1848——1911)(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4岁。

李莲英,他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作为清王朝宦官阶层较为知名的负面人物,李莲英靠着慈禧太后的宠信,置办了不少财产。但是,慈禧身故后,李莲英的权势和地位急剧下跌,生怕遭到清算。他的最后时光是如何度过的呢?笔者走访了李莲英位于海淀的故居,一探究竟。

借修颐和园之际建三处私宅

海淀镇的居民人人都知道,李莲英在海淀镇上有三处宅园:一处在军机处,一处在碓房居,一处在彩和坊。

但是,一个整天伺候西太后的大太监,为什么要占据这么多房产,那就众说纷纭了。有人说,西太后赏他几处房产,好让他就近有个歇脚的地方;有人说,这是李莲英结交贪官、接受贿赂的场所;还有人说,李莲英腰缠万贯,在镇上金屋藏娇,养着三妻四妾,为了显威风讲排场;也有人说,李莲英讲究情分,这是给兄弟子侄们享乐的窝子。

李莲英这三处房产,到底是何时置办?为什么会是“狡兔三窟”呢?

李莲英跟西郊还真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在年幼时进京,早期的落脚点就是颐和园东北墙外的大有庄。那时他父亲李玉在此以修鞋为业,李莲英也因为帮父亲干活而得到“皮削李”的绰号。李莲英净身做了太监后,常年住在颐和园伺候慈禧,后来慈禧还花一万三千两银子在乐寿堂东北方修建了一座介寿堂,专供李莲英居住。李莲英自己则在海淀置办了三座宅园,他死后埋葬在西郊恩济庄的太监公墓。

海淀镇位于从紫禁城到颐和园的御道上,距御园也不远,是李莲英购置宅园的最合适的地点。

军机处的李莲英宅园,原来是满洲军机章京的外值庐。每次到圆明园值班的几位满洲军机章京,退值后即在此夜宿。火烧圆明园以后,皇帝不再在御园上朝,军机章京也不来海淀轮值,此处宅园便荒废了。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西太后将焚毁的清漪园改建为颐和园。在仁寿殿南侧修建了军机处值房,在东宫门外大牌楼西南方、外务部公所东邻,修建了两座四合院,作为满汉军机章京的外值庐。原来在挂甲屯的汉章京外值庐七峰别墅,成为军机大臣鹿传麟的宅园。海淀军机处的满章京外值庐,被李莲英攫为己有。但李莲英并不在此居住,而是让他的兄弟李春圃及其一家住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李莲英的后代还住在军机处五号这座四合院里,此人还曾经当过“联保长”。

李莲英另两处宅园,也是在这同时,即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八年弄到手的。他也是未花分文便成了房产的主人。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是由协助醇亲王办理海军事务的奕劻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营造司事务的立山具体操办的。立山是京城有名的“财神爷”,在官场中很活跃,很会办事。他为了走李莲英的门子,求他在西太后面前多说好话,也观察到李莲英想在海淀镇办房产,便调用修建颐和园的砖瓦木料,建成了另两处李莲英公馆。

碓房居的李宅,地处海淀台地西缘,下临港沟北流的小溪,东距石板御道很近。大门建清水脊门楼一座,门侧立两尊汉白玉雕石狮和一对上马石。门前建八字影壁一堵,壁面嵌砌凤凰百花图案纹饰,精致而又壮观。宅园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为四进四合院,东路为花园,西路为车马库。这处宅院,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北京大学的教职工宿舍。

慈禧去世前就散财安排后事

彩和坊这座李公馆,大门口有一个“李宅”的木牌,也是内务府大臣立山调用颐和园砖瓦木料所建。大门坐东朝西,进门南侧为车马库,折而北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起脊门楼南向,檐下镶嵌精致砖雅文房四宝纹饰。进门迎面建青砖悬山式影壁一座,方砖中心镶嵌凤凰牡团花,壁垛立面方砖心嵌有鸟戏荷花、菊引鹊跃、松鹤延年、兰竹栖雀等纹饰,上有百花篮,顶砌密檐砖枋。彩和坊这座宅院由李莲英胞弟一家居住。

李莲英虽然没在彩和坊住过,但这里却是他死后停灵和办理丧事的地方。

李莲英聪敏机警,善伺人意,在清官中颇受西太后的喜爱和信任,几年内便由不谙世事的小太监擢升总管太监,恩赐二品顶戴。在宫中五十余年,怙势弄权,卖官鬻爵,广植私党,干预朝政,内自军机,外至督抚,无不与之结纳。戊戌变法时,构陷帝党及维新派。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曾随西太后逃往西安。返回北京后,仍然在新修复的颐和园里,全心伺候“老佛爷”。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李莲英积攒下大量的财产。在河北大城老家,有耕地三十六顷,浮财无算;除去银号、金店存款外,藏储于宫内的现银也有三百多万两。在戊戌以前,他就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七股:把地亩按弟兄五份均分;把钱财按七份均分,两个妹妹同样有份;另外首饰珠宝每人分到七捧盒。他对侄子们说:“财大祸也大!”提醒他们要时时警惕着。

西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守孝一百天,以示深深的悼念。他经过慎重考虑,把太后历年赏赐的珍宝,共有七大捧盒,全部献给了隆裕太后。他说:“这是皇家东西,不应该流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我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室物,奉还给主子!”李莲英的言行,令隆裕太后深受感动,她拒绝了李莲英离开皇宫到南花园去养老的请求。

为西太后守孝一百天期满后,在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底,李莲英就向隆裕太后磕头告退。他说:“我前后伺候太后五十二年,蒙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三年,稍尽奴才一点孝心!”就这样,李莲英悄悄地离开皇宫,不再出头露面。

李莲英的死是桩谜案。有人说他被仇家所杀。李家的说法是,宣统三年的清明节前,李莲英患“锁喉痢”病,便脓出血去世。在彩和坊公馆停灵并办理丧事。他四月初四日“殡天”,按京城习俗,初六日接三,初七、初八、初九三日开吊,初十日点主,十一日发引。李家的以“亡人入土为安”为理由,匆匆将其埋葬了。

丧事采用“大破孝”老例

彩和坊李宅停灵期间,沿用了“拾孝”即“大破孝”的老例。北京“拾孝”的习俗,是在人死了以后,为了同多年的老街坊广结善缘,不管认识与否,即便是偶然过路的行人,只要能走进灵棚磕个头,表示哀悼的意思,便发给孝服和一顿饭食,包括一顶孝帽、一条孝带、一件长不及膝的孝衣,还有三个馒头和一碗粉条肉。所以开吊这三天,灵棚前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负责维持秩序的人随时疏导,做到吊唁的人随来随走,避免扎堆儿。

前来彩和坊吊孝的人,还有一些达官贵人和李氏的宫内老相识。初六日那天,传来隆裕太后懿旨,按大臣礼恤赏赐治丧银一千两。朝廷大臣张勋、姜桂题等头面人物亲来李宅吊唁。与李莲英同在乐寿堂伺候西太后的“梳头刘”的夫人、宫女何荣儿,也前来吊孝。“梳头刘”名叫刘德盛,是专为西太后梳头的太监,是李莲英的徒弟。世人传言李莲英以善梳新髻得慈禧太后宠信,由小太监擢升总管,全是无根据的猜测和讹传。刘德盛因慈禧太后一句话而娶乐寿堂宫女荣儿为妻,害得荣儿与这个太监终生相伴,守了一辈子活寡。刘德盛接到李莲英的妹夫、内务府郎中白来曾(寿山)派人送来的报丧帖子,不忘师傅旧恩,因重病在床无法行动,便请夫人何荣儿到海淀镇来吊孝。

何荣儿在事后回忆说:“出殡是在彩和坊。大清朝已是残灯末庙了。尤其是李大总管,老太后一死,没有多大权势。家里的子侄又怕招惹是非,所以丧葬从简。在海淀彩和坊办事,就是怕在城里头招摇。不过为安抚当地穷人,也为了百年之后茔地的安全,采取了大破孝……有名的拾孝,没有很大的财力、人力是办不到的。不过这样做相当露脸,也相当收买人心。他的孝事很快就收场了。”她还说:“李莲英死,我只开吊去过一趟。因为当时老刘生病,我是代他去祭奠一番的。又因为李家女客人很少,我也不愿意在那里出头露面,坐车去坐车回,草草应酬了事。让人体会得出来,他家待人冷冷清清,似乎神不守舍。”

李莲英埋葬在海淀镇西南十多里的恩济庄太监公墓。这座始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钦赐公墓,占地460多亩,埋葬着2700多位太监,是中国最大的太监墓园。李莲英墓位于墓园西部,占地20多亩。不过,“文化大革命”期间,李莲英墓被打开,里面只有头,没有尸身。

李莲英胞弟之孙李瀛洲和弟兄们将李莲英安葬后,一直住在彩和坊李宅。在这里娶妻生子,撰写文章,出版期刊,度过了余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海淀区卫生局的办公地点。如今开办了一家餐饮娱乐企业。原有的三进四合院格局和主要建筑,大体保留完好,砖雕影壁上的牡丹团花展现如故。东部的花园早已毁弃了,现在也添建了三进院落。

彩和坊李宅这座古朴的宅园,在1999年被定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记载着一位清代宫廷人物发迹、显赫、衰微的人生道路和中国宦官制度的存在及消亡的历史。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