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日军称“一人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的是谁?

2017-02-11 09:41:0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蒋百里将军,名方震,字百里,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位陆军上将同时还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术史专家,为兴登堡器重,用个副官

蒋百里将军,名方震,字百里,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位陆军上将同时还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术史专家,为兴登堡器重,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少尉,若是谈他的传奇,得用一本书来写。

说起来,在中国近代史上,蒋百里,是一个忽隐忽现的名字。这个孤独的将军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嫡系,资格比蒋介石老,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他的《浙江潮》、他的智斗墨索里尼、他在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任上的自杀、他的日本太太左梅女士、他的女婿钱学森、他所著的《西方文艺复兴史》无一不带有传奇的色彩。

在日本老一辈人中提起这位蒋方震将军(蒋百里名方震,以字行),他的名气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记得他的《国防论》、他的抗日战略理论。在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面前,他们说:“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时候,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了,而他的这些同学如荒木贞夫等恰好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将领。第二次,八年血战之后,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的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战役上,中国失利的例子虽多,战略上,日军的失败早已注定。

他在《国防论》和其他著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事实上,蒋百里虽然在1938年早逝,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发表的文章中,更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今后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这样的一位传奇将军,其生平实值得一观。

蒋百里一生是一个职业军人,他致力于国防军的建设,并且为此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以他的军事才华,如果在内战中施展,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一将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没有去做,他的军事建设是为国家的,而不是为某个人,或者某个主义服务。他做的军事教育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高级军官团。这些人大多没有蒋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却毕竟学到了专业知识,对中国抵抗外侮的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凤遨游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一片名利场中,孤独的蒋百里是寂寞的,却是高洁的。

蒋百里也是一员儒将,他代表了中国最后一代“士”的风骨。物以类聚,蒋先生的朋友列出来就够人一惊,萧伯纳、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罗素、杜威……蒋氏祖上是藏书大家,自幼即满腹经纶,以这样的骨格,其后融中西于一体,军事上、书法上、文学上、美术上、外交上,一经手其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蒋先生青少年主编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锐深邃不亚于《湘江评论》和《新青年》。他所译的《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为中央美院教材,谁能想象此书出自陆军二级上将之手?!可道其深似海。每每想起宋代大儒陆象山粗通围棋,居临安时,常如肆观高手对弈,回家后每每对秤空思,一日间忽然悟出,“此河图数也”,随后与临安第一高手对弈,连胜两盘。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蒋百里先生大致如是。

蒋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聪明。比如对日抗战,蒋先生很明白上街发传单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的对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对中国的充分了解,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如果说毛泽东回答了“中国能不能打赢日本?”这个难题,那么蒋百里就是回答“中国怎样能打赢日本?”这个题目。相比之下,韩复榘在济南戏弄日本领事花谷,就只能叫做小聪明了。小聪明痛快是痛快,但只是一时痛快,看看围城里面的方鸿渐,大体如此。看到中日足球比赛之后球迷的闹事,不禁慨叹蒋先生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今天依然需要我们来学习呢。

蒋先生不是没有小聪明,比如西安事变,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停战,又怕南京不接受,问计于蒋百里先生(问计于楚囚,大概只有武将蒋百里,才子薄一波有过这种荣誉)。先生问:“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曰:“蒋鼎文。”先生说:“那就让他去。”南京很快停火。

如鹰之傲视宇内,一双慧眼背后是如椽的铁翼。

蒋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军校办不好作为校长便饮弹自戗,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爱情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书曰:“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马上就到日本来,要死也死在你的家里。”作为一名将军,尤其是一个终生思考对日作战的爱国将领,这样的真切情谊令人动容,怜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为将军是这样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样。北伐之后,蒋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劝弟子唐生智解甲将其囚禁(百里先生认为唐素重情谊,自己去劝说唐必听从,但政治是政治,情谊是情谊,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决定,不当以师长身份压迫他),徐志摩带着行李来陪先生坐牢!而先生抗战开始后到广西,门生故旧们欢呼劝酒。有人以先生有枪伤不宜多饮相劝,将军拍案而起,道:“军人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遂纵情豪饮,一座皆惊。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若说将军最为传奇的一幕,则发生在百里将军在日本学习军事的时候。

蒋百里将军在1901年留学日本,经成城 ( 初级军事学堂 )而进士官学校。1906年毕业的时候,日本天皇赐刀给最重要的步兵科毕业生中的第一名,结果蒋百里夺了这个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赐刀带回中国去了。

看过日本的有关资料,描述的比国内所记载要详细得多,特别是看过一本屋書房出的《陸軍士官学校関係者》,里面记录蒋百里是一个日本陆军历史上极为尴尬的人物。

他毕业获奖的场面颇为传奇,因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

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就是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位第二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向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两个日本人是谁呢?一个名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一个名叫真崎甚三郎,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此外,这一期里面的日本毕业生还包括如下名字: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称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皆惨败于蒋百里、蔡锷之手。从此以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留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场面重演。

蒋百里受了日本人这样的荣誉,日本人也真希望他说两句日本的好话吧。谁知道百里将军的评价却是说了一段话,大意是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然后飘然到德国,以德意志国防军第七军营长的身份,继续考察军事去了。

百里将军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不高,但是他后半生和日本结缘不少。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编著的《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这部让蒋百里耗尽心血的千钧之作的扉页上,将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八年抗战的战场上,无数百里将军在保定军官学校、在陆军大学带出来的国防军子弟浴血沙场,成为中国军队高层指挥官的柱石。

唯一遗憾的是,百里将军自己未能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1938年早逝于广西宜山。黄炎培先生的挽联云: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邵力子先生的挽联云:

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

打败仗也还可,对日本切勿言和。

1938年将军病逝后就地敛葬,1947年其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竟然尸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桢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将军遗骸火化后迁葬西湖。

蒋百里将军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岁嫁给蒋百里将军就断绝了和日本的联系。抗战中她和中国女性一样为中国伤兵治疗裹创,不辞劳苦。将军去世后,在误解和怀疑中抚养五个子女,皆以中国文化传统为教育,不习日语一字,获得了中国人的普遍尊敬。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