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洪宪帝制 只是一场帝制复辟的闹剧
民国五年,即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帝,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废除了以民国纪年,史称“洪宪帝制”。那么,袁世凯称帝,洪宪帝在历史上制究竟是怎么样一回事呢?民国元年三月,孙中山宣布退位,袁世凯接任成为了民国的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任之后不久,便开始不安分地各种小动作。其中动静最大要算1913年涉嫌谋害国民党领导人之一的宋教仁,这件事也导致了孙中山等人发起二次革命,意欲要袁世凯下台,但最终被袁世凯镇压。同年10月,国会在袁世凯的压力下进行选举,同意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却又以“叛乱”的罪名解散了国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袁世凯的动作越来越大,先是用《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了《临时约法》,又修改《总统选举法》,将总统选举制改为终身制,大权独揽,积极地为改行帝制做准备。
民国四年,袁世凯在英国、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为缘由,大肆鼓吹君主制度,他的党羽也作请愿团拥护袁世凯称帝。在各省匆促的“国体投票”之后,参政院以总代表的名义,推选袁世凯上位,为中华帝国皇帝。民国四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假意地推脱了几番之后便接受帝位,并且亟不可待地将民国五年定为“洪宪元年”,并准备于洪宪元年的元旦登基。不料此举却遭到了全国各地大多数人的反对,护国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洪宪帝制”仅存在102天,袁世凯便迫于压力取消了帝制,这一场帝制复辟的闹剧也随着袁世凯的病死最终落下了帷幕。
洪宪帝制国旗是袁世凯为他的帝国而准备的,又称中华帝国国旗,从颁行到帝制取消,这面国旗仅存在百余天便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制,便开始着手为元旦的登基做准备--将自己居住的总统府改名为新华宫,发行纪念金币和银币,以自己的头像和龙作为图案。参政院原本为中华帝国确定的国旗是在中华民族国旗(五色旗)的基础上,在中间加上一轮红日,称作五族共戴一日旗,意寓着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共同拥戴一个皇帝。但是参议院准备的这面旗并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欢心。
众所周知,袁世凯的名声并不好。所作所为本身就有汉奸的嫌疑,五族共戴一日旗将那一轮红日放在正中间,寓意虽好,单页变得和日本国旗有些类似,一下子就戳着袁世凯的大忌,袁世凯看到之又怎么会喜欢,于是拒绝将这面旗作为中华帝国的国旗。因此,最终颁行的洪宪帝制国旗上并没有红日,但它仍然是在五色旗的基础之上加以修改而形成的。原本的五色旗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依次排列,意寓五族共和,而洪宪帝制国旗将原有的五族顺序打乱,将黄、蓝、白、黑分列在四方,意寓汉族统一天下。
关于洪宪帝制是否有专属的朝服,一直以来都存在疑惑,帝制期间,大臣们所穿的服装是否就是所谓的朝服呢?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关于帝制朝服最直观的资料是来自于袁世凯在天坛率领部下举行祭天仪式时所穿的服装以及有关于张作霖被封为二等子爵时拍的一张身着类似于朝服的衣服。这个是否就是当时的朝服呢?在确认之前,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祭天”和“称帝”完全是两个历史事件。祭天的时候,袁世凯并没有正式登基称帝,他所穿的是祭祀性的礼服,而非皇帝龙袍。而据资料显示,当时所穿的这套祭祀礼服是民国三年统一的用于祭祀孔子的官服的一种。鲁迅也曾穿过这身冠服在北京参加祭祀孔子的活动。因此,祭天时的冠服并不是帝制朝服。
紧接着要知道的是,只有正式的登基称帝之后,才有朝服据。据资料显示,为了袁皇帝登基而特别定制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龙袍,而是一套西式的大礼服,手下官员的朝贺服为军礼服。可袁世凯打算称帝的事情一出,全民激愤,反对帝制,迫于各方压力,帝制存在不足百天,袁世凯根本没来得及正式登基圆了自己的帝王梦。也就是说,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有关于洪宪帝制的服装不过是祭祀性的官冠服而非朝服,历史上也没有真正的洪宪帝制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