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做的最不地道的事 劫持人家母亲还将其烹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初年,经历国破家亡之痛的李清照对宋朝放弃抵抗渡江偏安的做法非常伤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项羽,楚霸王力能拔山,儿女情长,再加上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完全符合李清照对英雄的幻想,自古美女爱英雄,于是写下这首小诗,为自己的柔弱灵魂找到了一个无比阳刚的历史依托。
这首诗也符合当时南宋社会渴望英雄人物出现救世的思想,于是不胫而走,传遍南北,而项羽的英雄形象也就此深入人心。
项羽武艺超群、满身神力,曾经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连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都把他当成帝王对待,绝对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但英雄也是人,也有弱点会犯错误,有辉煌也有绝望。关于项羽的不足有很多分析,比如刚愎自用、领导力不强、人格的缺陷等等,其中一个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残暴好杀。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记载了项羽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是襄城屠城,坑杀了全城平民。此后他就收不住手了。巨鹿之战后,坑杀秦军降卒20万。进入咸阳后,又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他还恢复战国大煮活人的烹杀酷刑,对冒犯他的人残酷虐杀。他除了杀宋义,杀楚怀王,杀子婴外,还火烧咸阳,大火三月不灭,关中一片焦土,与刘邦的所做所为高下立现。
如果说,项羽的以上所为还可以形势需要为借口进行辩护,但有一件事他做的就太不地道了。
西汉初年,有位丞相叫做王陵,他的母亲就是被项羽所杀。王陵本来就是沛县人,当初是县里的豪绅,刘邦还在做亭长的时候,经常像小弟一样围着大哥王陵转。到了刘邦起兵之后,王陵自己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驻在南阳。后来楚汉相争,王陵虽然与刘邦有旧,但他的态度一直不明显,项羽、刘邦都想拉拢他。
项羽先下手为强,竟然将王陵的母亲挟持,安置在军营中,企图逼迫王陵归降。王陵自然是着急的不得了,派使者到项羽的军营中来探望。项羽见使者来了,做出对王陵的母亲很客气得样子,还让她朝东坐着(当时只有最尊贵的人才东向坐)。
不料,这位老太太可不是一般人物,对天下谁是真英雄,儿子跟着谁有前途心中早有判断。在王陵的使者要走时,王陵的母亲私下相送,哭着对使者说:“请替我告诉王陵,要小心地侍奉汉王。汉王是个宽厚的长者,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三心二意。我以一死来给你送行吧。”说罢即拔剑自刎而死。
项羽看到这一幕大怒,为泄愤,竟支起大锅,将王陵的母亲的尸体烹煮。从此王陵与项羽结下了血海深仇,铁了心跟从刘邦与项羽为敌。
当时社会,烹杀敌人或叛徒并不鲜见,但项羽这次确实做的太过火了。劫持人家的母亲为人质本身就已经很下作了,最后竟连尸体也不放过,真是残暴至极,这也从反面说明王陵的母亲眼光是高明的。
项羽的凶恶暴虐,连当时的楚王都心有余悸,他曾对大臣们说:“项羽为人,剽悍猾贼!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无论他如何骁勇善战,从滥杀无辜这一点来说,他不应算是个英雄,因为英雄都是济世救民的,他应该算是一个恶魔。而他这残暴的本性,或许也正是他最终灭亡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