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清朝最牛亲王一家出两皇帝 死后荣誉胜过十三爷

2017-02-11 07:16:3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是第一代醇亲王,道光帝第七子,在道光的九个儿子中,除了第四子奕詝继位皇帝(咸丰帝)和早死幼殇者外,最出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是第一代醇亲王,道光帝第七子,在道光的九个儿子中,除了第四子奕詝继位皇帝(咸丰帝)和早死幼殇者外,最出名的两个人,就是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和第七子醇亲王奕譞。

奕訢出名是因为他在同治、光绪两朝掌权日久,政绩卓著;奕譞出名,则是因为他家连续两代出了两个皇帝和一个摄政王,前一个是奕譞的儿子光绪帝载湉,后一个是奕譞的孙子宣统帝溥仪,也就是所谓的“两代潜龙,一朝摄政”,这本是清朝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却因清朝灭亡于其手而黯然失色。

醇亲王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读书阶段、参政阶段、执政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20岁(1840-1859年),读书阶段。奕譞10岁时,其兄咸丰帝奕詝登基,他受封醇郡王。此后十二年里,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的恩典,也没有参与政治。他生活的中心,就是读书。奕譞从六岁起就在上书房读书,整整度过了14个寒暑。这段经历,给他一生都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咸丰九年(1859年),20岁的奕譞奉旨成婚,这才分府出宫,住进了西城的太平湖醇郡王府,此后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第二阶段,从21岁到44岁(1860-1883年),参政阶段。奕譞出宫后,开始担任一些八旗的官职,但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直到了载淳(同治帝)即位,他的政治地位才骤然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他与慈禧的至亲关系。

奕譞的福晋是慈禧的亲妹妹。由于这层关系,在咸丰末年的皇室内部权力之争中,奕譞站到了太后的一边。当时奕譞正在热河,他通过自己的福晋,为慈禧太后传递密信,又与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联系,终于成功发动了政变。在顾命八大臣的核心人物肃顺送咸丰帝梓宫还京途中,又是奕譞将肃顺亲手拿下。

的确,拿下肃顺成为了奕譞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此后仅半年时间,奕譞就获得一大堆头衔: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事务等,同治三年,又被赐以加亲王衔的荣誉,同治十一年,晋封为亲王。

总体看来,同治一朝奕譞虽然获得了不少重要职衔,但在政治舞台上仍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恭亲王奕訢虽然只长他8岁,但能力超群,长期主持军机处,内政外交,运筹帷幄,了然于胸。才智平庸的奕譞即便进入了权力中枢,在他的面前也是黯然失色。

第三阶段,从45岁到51岁(1884-1890年),执政阶段。奕譞养尊处优的日子一直过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希望利用奕譞来削弱恭亲王奕訢的权力,从而为他打开了通向权力顶峰的大门。

慈安太后死后,慈禧独自垂帘大权独揽,削弱恭亲王奕訢执政权力的意图越来越强烈。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奕訢主和,奕譞主战。慈禧太后赞成醇亲王奕譞的意见。随即把奕訢赶出了军机处,罢免了一切职务,同时将军机处大臣全体换班。太后又宣布,今后遇有重大事务,先与醇亲王奕譞商办。

这就意味着奕譞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大权,奕譞虽然才智平庸,但也很想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奕訢被罢免,让他第一次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随着地位提高和权势加大,他性格的弱点也被放大。尤其在太后面前,他愈加诚惶诚恐,谨小慎微。

在奕譞的执政生涯中,有两件事是需要提到的。第一件事总理海军衙门,第二件事为慈禧太后大修园囿。

奕譞主张建立强大的海军,支持李鸿章改进并扩大海军的方案,他还支持某些汉族督抚,如张之洞等人引进西方工业的举措。但是奕譞的缺点是行事不果断,对慈禧太后的一意孤行颇为顺从。恭亲王奕訢执政时,屡次制止太后修园。奕譞主持海军衙门后,却挪用海军经费2000余万两,为太后修建颐和园,以致发展海军的宏愿半途而废。

奕譞一生体弱多病,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军事的关注。除了发展海军,他曾负责演练八旗神机营,和总理海军衙门一样,同样毫无业绩可言。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八旗禁军一触即溃。战争过后,清廷感到编练禁军的重要性。随即在京师八旗所属地方设立了公所训练,并挑选各旗精兵1万名,组建了神机营。奕譞受命管理神机营以后,将规模扩大到了14万名,设马步队25营,购备西洋枪,选派旗兵学习德国兵法,一时呈现出了新气象。

神机营建立之后,八旗官兵竞相投效,机构日益臃肿,各种职官达540余人,竟比兵部还多了300多人。官兵渐染八旗腐化的积习。光绪年间,神机营纪律更加松弛,而且鸦片泛滥。这些所谓的用洋枪洋炮装备的“精锐”,实际上是一群无力作战的烟鬼。

奕譞执政,除了才智平庸,与恭亲王奕訢最大的不同,就是无原则,无人格,对慈禧一味的迎合,不敢坚持己见。在专横跋扈的慈禧太后面前,他除了俯首听命,很少有真知灼见。所以尽管他在多变的政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政治上几乎毫无建树。

光绪十七年(1891年)冬,奕譞因病去世,享年52岁。奕譞生前一味退让,而他死后获得的荣誉在清朝王爷中前所未有。他获得了“贤”的谥号,在他之前,只有雍正朝的怡亲王胤祥得到过这一褒奖,同时他还获得了“皇帝本生考(亲生父亲)”的称号。

17年后,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又尊称奕譞为“皇帝本生祖考(亲生祖父)”。皇帝上谕,在醇亲王府内建立祠堂祭祀他,并享受祭祀皇帝的礼仪。在公开场合,他的身份仍是亲王,园寝也依亲王制度。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