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阿桂 连和珅都畏惧三分 还曾带兵灭新疆

2017-02-10 20:27:4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清高宗乾隆,原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是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乾隆是他的年号,意思是“天道昌隆”。乾隆是在位时间

清高宗乾隆,原名爱新觉罗·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是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乾隆是他的年号,意思是“天道昌隆”。乾隆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政绩非常显赫,社会稳定,创下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当然了,“康乾盛世”的现象不仅仅是乾隆一个人的功劳,与当时的几位大臣息息相关,其中也包括了章佳·阿桂。乾隆阿桂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阿桂(1717.09.07—1797.10.10),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

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事平后移师驻伊犁,提出于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纳。

阿桂东征西讨,为中国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阿桂还是个伯乐,他惜才发现能人志士不管对方是什么都都珍惜并委以重任。

阿桂不仅在军事上有显赫的战功,在政治上也做出了伟大的决策,他处理问题的方式细致周到,而且处世果断。其政治眼光长远受到了乾隆的赏识。

乾隆二十年(1755年),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利用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之机,决心完成康熙、雍正两朝未竟之业,命清军分两路向以达瓦齐为首的准噶尔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同年六月,阿桂被派往西北,投身疆场。开始,阿桂奉命在乌里雅苏台管理台站,传递来往公文,供应前方所需。

他办事勤慎,很得乾隆帝之宠臣靖边副将军、蒙古亲王成衮札布的信任,先后被授予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和工部侍郎等职。

其间,阿桂之父阿克敦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病故,阿桂被准回京办理丧事。为时不久,即于同年七月奉命返回西北。

在清军的打击下,准部割据势力土崩瓦解,到乾隆二十二(1757年)年底,清军已基本平定准部,但仍有一些残余分子还在顽抗。

于是阿桂先是率军策应清军唐喀禄部,追击图谋遁入俄国的辉特部首领舍楞,后又与副将军富德一起追捕其余人员。

阿桂清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他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其从政的时间则几乎与乾隆皇帝当皇帝和太上皇的六十多年相始终。

这个人不仅仅是大清王朝由勃兴走向鼎盛、再由鼎盛渐趋衰落的见证人,而且阿桂本人还直接参与了其中的很多事件。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视察荆州堤工返京后,直到嘉庆二年(1797)病逝的九年时间内,他一直在京城处理政务,度过了人生道路上的最后一段里程。

此时,朝廷的政局已为和珅及其同党所把持。和珅善于揣摸和迎合乾隆帝的心意,处处讨其欢心,深得皇帝宠信。

阿桂虽以勋臣为首席军机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但因他十余年间经常外出,很少在京城处理政务,使得和珅乘机窃取大权,“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

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欲。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征求无厌,日益敝”。

在这些同僚中,和珅最怕阿桂,处处拉拢,当遭到阿桂呵斥的时候,也是示弱,害怕惹毛了这位功勋卓著的老爷子,引火上身。

阿桂对和珅专权乱政很是痛恨,但碍于乾隆帝对和珅的宠信,加之自己年已古稀,力不从心,因而也无可奈何。

然而他不愿和和珅同流合污,尽管和珅一再拉拢他,也不能动摇他洁身自好之志,“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

凡立御阶之侧,公必去和相十数武,愕然独立,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

阿桂最后的结局,其实并不怎么好。在参加对越战争中,阿桂力主全力攻打缅甸,但是当时乾隆帝则认为,在打退敌军之后,只需派出偏军骚扰,待其疲惫,再兴师攻之。

阿桂因为不合乾隆的心意,因此遭到斥责,夺其官位,留军营效力。嘉庆元年,八十岁的阿桂因身体不适被准休假养病。

此后一病不起,嘉庆二年病死,终年八十一岁。死后,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成。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