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钧儒 用一生时间诠释了“活到老 学到老”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位虽然出身在封建家庭但是却不断追求真理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他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进步、磨练,成为了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他就是沈钧儒,一位爱国民主人士。我们一起看一下沈钧儒简介。沈钧儒出生于1875年,是苏州人。沈钧儒从小就很聪慧,有人称他七岁就能作诗。到了十三岁时,写的诗可以集成一个诗集。15岁时,考中了秀才,诗词歌赋都名列第一名。沈钧儒很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晚清时期,祖国积贫积弱,人民苦难深重,沈钧儒的爱国情结也因此被激发。19岁时,甲午战争爆发,沈钧儒写了很多篇诗文表达他对国难的忧愤之情。1900年,沈钧儒的父亲去世,沈钧儒来到陕西创办印书局,畅谈维新运动。1903年,沈钧儒考中举人,第二年,被赐为进士,申请去日本探索救国道路。1905年,沈钧儒被派去日本学习,于三年后毕业。回国以后,沈钧儒先后担任浙江参议、副议长等职,并逐渐下定革命的决心。辛亥革命后,沈钧儒在学校改革教育制度。1912年成为国民党员。1916年被派到北京共商国策。1918年,沈钧儒成为广州议员。1922年任国会秘书长。1923年辞职。1927年任大学教务长,培养法学人才。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钧儒参加了抗日运动。1947那年到1949年,沈钧儒一直为民盟组织出力。建国以后,沈钧儒担任最高法院长和政协副主席,1955年之后一直担任民盟主席。1963年6月份,八十八岁的沈钧儒去世。以上就是沈钧儒简介的内容。
1997年,中央批示在嘉兴建沈钧儒故居。嘉兴市政府在当年8月份开始安排人员动工,全面开展沈钧儒故居的修复工作,并于第二年竣工。此后,沈钧儒故居作为纪念馆对所有人开放,人们可以到馆内参观留念,瞻仰沈钧儒先生一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沈钧儒先生从1908年到1919年都居住在这里。
沈钧儒故居处在嘉兴南帮岸,从1997年开始成为省级文物单位。沈钧儒纪念馆占地面积达二千一百平米,建筑面积达一千二百平米。整个纪念馆由头门、前厅、厢房等部分组成。头们的西边有陈列室,展示了大量丰富的史料以及藏品;前厅则放着沈钧儒的铜像,该铜像高1.6米,重达1600斤。厅门上放着江泽民同志为该馆题的馆名匾额。后楼也是陈列展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图片。陈列内容有八个,主要是沈钧儒在各个阶段所做的事和所走的道路。沈钧儒故居的西厢房,被取名为“与石居”,意在表达沈钧儒对石头的喜爱,陈列着不同时期沈钧儒所收藏的石头。在当时修复故居的过程中,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书画家、普通群众都为这项工作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他们位该馆题字题词,创作书画。沈钧儒的家属也把很多实物、史料等无偿地捐了出来。很多的学校还会组织中小学生到这里来参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凸显出了沈钧儒故居的社会教育意义。到了2000年,市政府将该地列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