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师胡适有多少个博士学位?胡适与徐志摩
胡适博士学位一共有36个,胡适可谓是一个考试高手,就凭拥有36个学位这一点,他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考霸”。胡适做了很多的学问,他的学术建树主要从文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入手。那么胡适的36个博士学位是怎么得到的呢?说起胡适的第一个博士学位,可以说是先上车,后补票的。1927年,胡适从英国赶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他的毕业论文,完成了他的哲学博士学位的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其实这个论文早在他留学时就已经完成了,但那时正碰巧收到陈独秀来信,说蔡元培校长已经聘请他为北大的教授,希望他快速去任职。于是胡适就没有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回国接受任教,结束了他7年的美国留学生涯。
其实胡适的论文《先秦名学史》开始时并没有通过答辩,这也难怪,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外国人了。但是胡适非常懂得变通,他暂时放弃了他的学位,回到北大教书,在中国的,名气越来越大,胡适顶着美国博士的头衔在中国一举成名。外国教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中国那么有名,自然而然的胡适就顺利的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也取得了他的第一顶博士帽。之后在1935年,胡适在香港大学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二顶博士帽,香港大学授予胡适法学名誉的博士学位。之后胡适先后拿了36个博士学位。
胡适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占据过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史学、哲学和教育学等领域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位学识渊博,涉猎颇丰的学术大师。他对于近代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了,这些事件对于把大众从封建专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推动民主自由等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胡适的老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了。先来看一下杜威的基本情况。他生于1859年,是美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初的美国逐渐成为了一种思想潮流。而在实用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之一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的话,那么杜威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实用主义系统化和理论化,把实用主义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他于1952年病逝,主要著作有《哲学之改造》、《民主和教育》等。
杜威对于胡适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杜威终生推崇的实用主义也是胡适研究学问和写作的主要风格,胡适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个观点的由来就是他的老师杜威所提出的实用主义学说。而且胡适写文章不追求辞藻华丽和内涵深刻,而是陶让读者理解并明白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受他的老师杜威的影响。胡适的老师还有很多,这里提到的只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从他深受老师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下面来看一下当时的著名的学术大师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学术大师,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使他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认同,他也是当时新文化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他对于新文化运动主要的贡献有三点,先来看第一点: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迂腐落后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发表了多篇文章,比较有名的有《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谈新诗》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大力宣扬白话文的好处和优势,号召人们摒弃繁复难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话文交流和写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胡适的第二个贡献则是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话文写作的诗集《尝试集》,在这本诗集中,胡适抛弃了古体诗原本的种种束缚和规矩,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古体诗的白话诗,这一点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贡献则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思想和旧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说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为新文化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说起胡适和徐志摩这两个人,相信对中国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的人都会知道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胡适是一位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他一生涉猎广泛,著作颇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还是白话文的大力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而徐志摩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很多唯美极富诗意的诗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是怎样的。胡适对于徐志摩一生的评价十分简单,他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认为在这个信仰中有三个大字,分别是:爱、自由和美。他一生所追求的便是把这三个理想汇合在他的生命中,这就是被胡适所称为的“单纯信仰”。胡适还说,纵观徐志摩的一生的历史,只不过是他追求这三个理想的过程罢了。胡适对于徐志摩评价虽然简单,但是却十分准确。徐志摩的一生就是在为三个字而活。徐志摩一生钟爱过两个女人,分别是林徽因和陆小曼,为此他不惜和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离婚,因为他认为两人之间并没有爱情可言,不如趁此早日结束这段婚姻。而在和林徽因以及陆小曼交往的时候,他写下了很多跟爱情有关的诗作,而这些诗作无不散发着徐志摩对于爱、自由和美的向往。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还是非常符合徐志摩留给世人的印象的,没有任何的溢美和贬损之词,这些都体现了胡适一贯的处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