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是个怎样的人?嬴驷为秦国做过哪些大事
上是一个真正有作为的帝王。历史上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赢驷少时,因触新法而遭流徒,使他早年便能脱去宫室之气。他沉潜民间数载,对秦国新法有了独到的深刻认识。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是一个积蓄力量的时期。秦武王在位时间短而且死得早,所以主要是秦惠文王为秦昭襄王成为霸主打下了基础。
嬴驷为太子时,触犯了法律。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认为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因为考虑到太子身份问题,商鞅并没有重罚太子,而是对太子的老师处以墨刑,这样一来,法令便畅行无阻了,而秦国的法治也越来越好了。但是太子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赢驷发誓终有一天他会报仇雪耻的。怀着对商鞅的怨恨,秦惠文王赢驷作为国家的储君,他在深宫之中一天天长大,终于等到了即位的那一天。
前338年,秦孝公死,惠文王即位,赢驷上台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车裂商鞅。虽然秦国在商鞅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商鞅的变法却极大地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迅速激发的阶级矛盾,又激化了秦国的各种矛盾,商鞅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秦惠文王的权威。
本来赢驷对商鞅的印象就不好,现在他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商鞅给杀了。但碍于商鞅因变法而声威远扬,这样平白无故杀害了商鞅,不好向世人交代。计上心头,赢驷就让一个叫公子虔的人,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时机成熟之际,赢驷才把商鞅处以车裂之刑,解除了赢驷心头的大患,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但他并没有废除商鞅的变法,可见秦惠文王的治国才能。
第二件大事,重用张仪,分化六国。张仪是个难得一遇的辩才,《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可见张仪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曾把孟子气死在齐宣王的大殿之上。苏秦张仪同是鬼谷子学生,苏秦合纵,张仪连横。苏秦张仪同是鬼谷子学生,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张仪来到秦国之时就对秦惠文王许诺,十年之内定会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张仪能说会道,在秦国一路升官,最后成为秦相。而在六国推行连横,使六国内乱,秦国从中渔利。秦国的强盛,张仪功不可没。
第三件大事,攻占巴蜀。秦国的强盛招致了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击,西方义渠部落也趁机攻打秦国,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秦王赢驷采用司马错的战略攻占南方的巴蜀,使秦国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且获得巴蜀的产粮地区,确保了秦国的粮食产粮——这一当时重要的战略资源。公元前313年,又遣张仪自秦赴楚,施行反间计,诱使楚国绝齐。诱使楚军只身攻打秦国,秦国趁机埋伏进攻楚军,大败楚军,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随后,赢驷又采用张仪的连横之策,对六个国家实行分化瓦解,使得六国联盟瓦解,为秦国一扫天下赢得了时机。
赢驷派张仪游说拆散齐、楚联盟,秦乘机打败楚军,占领汉中,这样秦国的巴蜀与汉中连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也使秦国的疆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他很好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才能,又为后世君王平复天下打下了基础。可见秦惠文王在秦国发展历史起承上启下的作用。